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人事任免 欢迎来沪投资兴业学习工作 疏导客流 处置险情 加大投资携手开拓更大市场 提升“上海设计”原创力影响力 让“活力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第2版:要闻 2025-09-26
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获表决通过

让“活力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活力老人”的价值实现是全方位的,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让“活力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昨天下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相关法规。

银发经济

秩序活力并行不悖

今年,南京路步行街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黄浦区乐龄时尚消费街区。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消费市场最活跃的超大城市,率先响应国家战略,将银发经济纳入城市高质量发展,力求通过场景创新与产业融合,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典范。南京路步行街既是本地老年群体的日常消费枢纽,又是展示银发经济创新成果的“城市橱窗”,环境友好、服务友好、消费友好是南京路乐龄时尚消费街区的鲜明特色。

当银发经济已成蓝海,地方立法更要保障发展的秩序与活力,使其并行不悖。条例明确,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养老照护、康复辅具、老年宜居、老年文娱、无障碍出行、智慧养老、养老金融、老年健康服务等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积极培育银发消费市场。鼓励经营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与其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不得设置不合理的年龄限制。

同时,市场监管、民政、商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老年人消费环境,及时处理侵害老年人消费权益的举报投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鼓励养老科技创新发展,市科技、民政等部门应当推动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研发,推进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集成应用。

养老金融

更加便利适当安全

老人们辛勤工作一辈子,毕生积蓄如何保值增值?条例明确,本市发展养老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老年人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适当性与安全性。

金融、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按照各自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老年人基础金融知识和防诈骗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对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预警,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金融活动。

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流程,为老年人办理相关事项提供咨询引导、操作指导、优先办理等服务,推广“免申即享”、代办帮办等便利服务方式。

适老化改造

宜居且数字“无障碍”

近年来,本市不断试点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宜居品质。

这样的助老实践,也在地方立法中得到肯定。条例明确,本市推动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支持制定适老化改造相关标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由市、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适老化改造,不仅涉及居住环境,也涉及数字“无障碍”。条例明确,本市推进数字化服务无障碍,支持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适老化改造;支持各类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供课程,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

社会参与

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退休后,积极的社会参与是众多“活力老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需求。

为此,条例明确,本市为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为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业服务,其合法劳动收入受法律保护。同时,支持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治理、技术帮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社会活动。此外,教育部门应当将老年教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课程开发等方面建设,均衡配置各类老年学校和学习点,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向城乡老年人公平开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者参与老年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增加老年教育供给。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