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阵风”战机 图IC
上世纪,原计划由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共同研制的欧洲战斗机,因为法国的中途退出,“一拆为二”变成了“阵风”和“台风”两款。如今似曾相识的场景再现,欧洲第六代战机项目会不会重走老路?
法国与德国2017年共同启动欧洲第六代战机“未来空中作战系统”项目(FCAS),由法国达索公司主导,意在取代法国“阵风”战机和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机。然而,2018年西班牙的加入令空客公司在项目中的权重增加,达索公司在日常决策中遭遇挑战。2023年就有传闻称,德国有意退出FCAS。
如今,达索与空客及其背后法国、德国、西班牙的主导权之争达到顶峰。据新华社报道,由于在决策主导权上出现分歧,德国有意将法国达索公司从项目中“踢出”。达索首席执行官特拉皮耶也公开放狠话,称达索完全能够独立研发第六代战机。
的确,当年达索“单飞”后研发出名噪一时的第四代半战机“阵风”,德国、西班牙、英国与意大利则合作设计“台风”战机,与“阵风”和瑞典的“鹰狮”并称欧洲“三雄”。
但今非昔比,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指出,FCAS作为耗资1000亿欧元的欧洲最大防务项目,研发新战机的技术难度与成本压力是欧洲国家无法独立承担的,上世纪成功打造“欧洲双风(阵风、台风)”的经验难以复制。“现代战斗机研发需要的产业链和工业人口、基础设施、资金成本已远非中等强国所能负担,单打独斗研发第六代战机只会遭遇诸多障碍。”
2026年进入关键的原型机阶段,2028至2029年试飞原型机,2034年左右服役……德法与西班牙需要在年底前想清楚,真要“单飞”还是按计划在明年启动项目下一阶段?10月的三国防长会议或许是个关键节点。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