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月圆人寿年丰(篆刻) 意想不到的快乐 时代长河里的倒影 路过猫墙 礼待 恍惚的诗
第7版:夜光杯 2025-10-07

礼待

胡敏

为联系采访事宜致信一位艺术家不被理睬。不接受采访无可指摘,那告诉一下可不可以呢?即便是给个短信。不由得联想起了几次比较顺利的采访,幸遇几位礼数周全的艺术家。

曾经采写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龚天鹏幼时被誉为钢琴神童,先后被上音附小、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录取。后改学作曲。他27岁时完成交响曲《京剧幻想》,这竟然是他的第10部交响曲!从钢琴神童到作曲奇才,固然值得一书,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更能打动我,彼时,他已归国入职上海爱乐乐团。萌发采写之念,便去信,不久他加我微信,表示愿意接受采访。见了面,他彬彬有礼地称我为叔,真是让人感到温暖。采访完了,正是午饭时间,他硬拉我去乐团食堂用饭。成稿后我打印了送去请他审核。他正在钢琴上作曲,随即放下手里的工作,说:“你稍等,我现在就看。”这超出我的预想,因为稿子比较长,本想总得要看上一天两天吧。他很快看完,爽快地说:可以。14000字的稿子,一字不改。随后闲聊,他坦率地说:“我其实很忙,很多采访都推掉了。答应你,是因为你一封手写的信打动了我。现在还在用笔写信的人不多了!”龚天鹏的感慨袒露了他的纯真和重情重义。

23年前,应某杂志之邀采写著名画家韩美林。我试着给韩大师写信,提出采访要求,但没抱太大希望。韩美林第四次婚姻,新婚不久,娇妻作家周建萍小他28岁,吸引了众多的媒体。我觉得自己难以超然于众而受大师青睐,却不料接到了北京的电话。是周建萍打来的,说:“信收到了,美林请你来北京。”火车早上到北京,我立即打车前往通州韩美林工作室。

到达目的地已近中午。周建萍先把我带到底楼的员工食堂,说:“先安排你吃饭,休息一下,然后再采访吧。”须臾,周建萍去而又返,抱歉地对我说:“美林请你上楼去我们家里吃饭。美林怪我没安排好。”我听了既感动又不安,说:“已经很好了。”就婉拒。正在僵持时,韩美林的电话追来了,说一定要把记者请上来!见实在推不掉,只好就随周建萍上了5楼韩美林居室的餐厅。韩美林热情又风趣地说:“可不能怠慢了上海来的客人!”灶台上锅铲砰击声急起,一个厨师正忙着炒菜;另有阿姨不断将一盆盆菜摆上桌……

饭毕开始采访。韩美林很健谈,性情坦荡随和,且风趣幽默,他在说到自己患病住院,周建萍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时,眼里闪着泪花,令人动容。谈话期间,韩美林还几次起身至画桌挥笔作画,展露技艺。转眼间已到晚饭时间。我见采访已完,便起身告辞。韩美林忙也起身相阻,说:“到晚饭时间了,吃了饭再走,都已经准备好了。”态度坚决,不容推辞。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告别。周建萍送我下楼。已有小车等着我,周建萍说:“已嘱咐司机送你到火车站。”有开窗声从楼上传来。抬头望去,韩美林从5楼的窗户探出身来,微笑着朝我挥手。我坐到车里了,见韩大师还在以目相送。

也是在20多年前,我想采写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郑老师68岁时患癌症,出院才一个月,她就戴着假发站上指挥台。她说:“活一天干一天,音乐在我就在。”闻之敬意油然而生,于是去信说想去厦门鼓浪屿拜访她。不久,接到了郑小瑛老师的电话。郑老师说:“谢谢你的关心!我近来很忙,不常在鼓浪屿,给你电话是怕你白跑一趟;写我的文章很多了,请你不要再在我身上花时间了好吗?抱歉!不过,你如果有时间欢迎来鼓浪屿玩!”挂了电话,不禁感慨:礼数尽至,夫复何求!真的满足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