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细胞企业种下地  原味乡村开出花
第3版:申观察 2025-10-09

细胞企业种下地 原味乡村开出花

在浦东长江村探寻村企联建模式新启示

位于浦东新区惠南镇东部的小村庄——长江村 本版摄影 记者 徐程

长江村进村主路两旁绿植茂盛

村口新开的德国餐厅口味纯正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清晨6时,浦东长江村的薄雾还未散尽,原能生物副总裁薛运锋就走向户外游泳池,“在这里晨泳,抬头是稻田,低头是清水,用好早餐就可以神清气爽开启一天的工作”。这位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加盟原能生物已6年,如今的长江村,不仅是他事业打拼的大本营,更是他“诗意栖居”之所在。不远处,几个老年村民正提着菜篮子走向村口,“以前卖菜要去几公里外,现在企业来了,游客多了,自家种的菜常常在家门口就卖掉了”。

一老一少,两幅画面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交织,勾画出长江村悄然展开的深刻变革。一家探索全球前沿生命细胞科技的企业选择在这里“种”下研发总部,不仅让这个小村庄基层治理的“细胞”焕发新生,更催生了全国首个“生命健康赋能乡村振兴”的“百岁村”计划。

近日,记者走访长江村的“新住客”和“原住民”,探寻村企联建模式带来的变化,解码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从“抵触”到“接纳”

村民尝到甜头

在上海浦东的广袤乡野中,长江村的名字鲜为人知。它地处惠南镇东部,东与老港镇接壤,北至卫埠港,曾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村落。不远处,就是网红打卡点“浦东红窑”。

“过去我们村里路不好走,下雨天坑坑洼洼全是烂泥,也没什么像样的企业,年轻人都往外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60岁以上的有700人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老人村’。”70后的长江村支书吴军华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他说村里迎来第一个大企业时,村民们一开始还非常抵触。他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村民听说要建生物医药企业,担心有污染,甚至集体堵在村口不让施工”。

企业的善意先通过“一滴水”传递。由于长江村临近老港垃圾处理厂,不少村民担心地下水安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有村民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打井水喝。”原能生物创始人瞿建国说,出生于浦东孙桥的他创业前当过乡干部,始终有“乡土情结”,“中国农民很朴实,你实实在在为他们做事,他们会看得见。”于是,企业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安装净水器300余台,每年定期更换滤芯,累计投入超过50万元。“以前喝井水总觉得有股味道,装了净水器后,水甜了,心里也踏实了。”有村民告诉记者。

同步推进的还有环境整治。企业自主研发水系净化处理系统,对河道开展生态治理。通过微生物和新材料循环过滤,提升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昔日的黑臭水体如今已变得水清岸绿。“夏天傍晚在河边散步,能看到小鱼游、蜻蜓飞,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模样。”吴军华说,每年夏天企业都会举办河浜游泳比赛,先在河道搭建泳池,采用净水系统确保水质达标。这项比赛至今已办了3届,规模逐年扩大,还有外区市民报名参加。

“看得见、喝得着”的变化,让村民的态度从“抵触”转为“接纳”,再到“期盼”。企业租用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人才公寓,每年让村民增加房屋租赁收入超46.6万元,还为惠南镇村民提供了20多个基础就业岗位。中秋节为老人送月饼,冬天则送羽绒服。“我们有员工租住村民的房子,平时在村里散步,村民都会和我们点头打招呼,感觉自己也是村里的一份子。”薛运锋说。

从“输血”到“造血”

科技带来奔头

对企业而言,选择长江村的价值也日益凸显。记者看到,原能生物有多幢“乡村别墅”,企业高管、员工居住在此,以厂为家,食堂、健身房、篮球场、餐厅等一应俱全。“在园区,日常的生活需求都能‘一站式’解决。这里有很多中心城区没有的优点,环境安静,不受干扰,能够全身心投入研发。这几年公司研发出的产品设备在全球居领先地位,很多产品出口并获奖。”薛运锋说。

企业员工中年轻人较多,也不乏海归,尽管在张江有实验室、宿舍,但不少人依然选择工作、居住在长江村。“这里的环境与国外宁静的乡村相似,没有通勤的烦恼。核心研发团队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员工表示。

记者了解到,原能生物主攻的细胞产业属于国际前沿领域,在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如何将细胞健康产业与乡村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农、医、教、研、游”一体化产业生态,让乡村和企业双向奔赴?成为村企联建要下的一盘“大棋”。

在长江村核心区域,一栋整饬一新的建筑格外显眼,这是正在装修的乡村中医馆。“以后村民看中医、做理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原能生物总裁庄乾坤介绍,中医馆将引入专业医疗团队,不仅服务村民,还将成为健康产业的科普基地,欢迎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不远处的德国餐厅和特色民宿已投入运营。德国餐厅主打正宗的德餐风味,食材大多来自村里的生态农场,南瓜、生菜、迷迭香等都是自己种植、新鲜采摘的。“周末餐厅经常爆满,有时还要排队。很多客人饭后会去稻田边散步,买点村民种的新鲜蔬菜瓜果。”餐厅经理王锦中曾在陆家嘴丽思卡尔顿酒店和迪士尼乐园工作过,现在迷上了乡村的“工作氛围”,享受不内卷的状态。他告诉记者,开业一年半,餐厅已服务超9.2万人次,还登上惠南镇美食排行榜首位。

特色民宿由村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外观保留乡村建筑风貌,内部设施堪比星级酒店。“我们租下村民房子统一装修运营,村民不仅能拿租金,还可以来民宿打工。”庄乾坤说,目前有4栋民宿投入使用,有的在长假前就被预订一空,成为长江村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更具创新性的是,企业联合“蚂蚁乡创”运营公司,成立长江乡村振兴学院,开发百亩观光稻田、鱼塘及周边林地。每到秋天,金黄的稻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稻田画”更成为网红景点。“我们举办丰收节、篝火晚会,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乡村的空旷林地,将开发成都市人的心灵疗愈之地。”相关负责人说,因为活动丰富,长江村人气越来越旺,去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从“长寿”到“百岁”

生命更有盼头

随着村企关系的深入,一个更为宏大的构想——“百岁村”计划浮出水面。

“我今年71岁,身体还算硬朗,要是能活到100岁,就跟电视里的百岁老人一样,多好啊!”在村口,记者遇到了沈文仙老人,她的心愿正是长江村“百岁村”计划的目标。在原能生物推动下,长江村成为全国首个以生命健康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细胞科技、健康管理、生态养老等计划,让村民“少生病、活过100岁”。

在原能生物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一台台深低温储存设备引人注目,其中包括零下196℃的设备。“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细胞储存设备,能长期储存免疫细胞、干细胞,理论上可保存100年。”据介绍,目前园区已为部分村民免费检测免疫细胞,建立健康档案。同时,领国际之先,企业自主研发了无人值守生物样本库,“既减少人员管理压力,又能提高效率、延长样本保存时间,还减少了存取差错的风险”。

“百岁村”计划的核心,是让前沿细胞科技走近寻常百姓。瞿建国表示,随着科技进步、设备产量提高、成本下降,未来免疫细胞、干细胞治疗的价格将大幅降低,“有望从目前一针数万元的价格降到几千元,让老百姓也能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健康红利”。

除了科技支撑,长江村还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计划建设的村民食堂,将为老年人提供营养实惠的餐饮,100岁以上老人免费,90岁以上老人每餐1元;养老便利店、室内健身房、老年活动室等设施也在筹备中。

“去年我们邀请了9位百岁老人来村里观摩游泳节,他们精神矍铄,给村民很大鼓舞。”瞿建国说,未来长江村希望吸引更多百岁老人来定居,打造“百岁示范村”,让“活过100岁”的梦想成为现实。

记者手记

走在村里的主干道——长江路沿线,只见两旁绿树成荫,民宿、餐厅、咖啡馆错落有致,稻田与产业园相映成趣,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长江村的蜕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模板:它不再是单向给予或索取,而是基于共同价值追求的共生共荣。在这里,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更是社区建设者、文化引领者和公益践行者;乡村不仅是生产要素供给地,而是承载着创新、生活与梦想的有机空间。生命细胞科技的前沿探索,最终回归到对“人”的终极关怀——健康、长寿与幸福,而这恰恰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比硬件建设,服务内容的充实和持续运营,远比一次性投入更重要也更困难。在“村企联建”新模式中,人始终是乡村变革故事的主角。尊重不同群体的需求感受,挖掘各种人才的潜能活力,这条“百岁村”建设之路还很长,但也充满希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