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忆上影往事  致电影万岁 他是上海文学的领路人 跟着“陈毅市长”重走“红色地标”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10-28

跟着“陈毅市长”重走“红色地标”

“理响黄浦·思享汇夜光杯市民读书会”首期昨沉浸式开讲

演员孙徐春演绎沪剧《陈毅在上海》片段

导演胡雪桦在分享中 本文图片 记者 王凯 摄

扫码看读书会现场

海关大楼的钟声回荡,推开老市府大楼的门,脚步仿佛踏入历史的甬道。昨天,这个承载着上海光荣历史的红色地标,迎来一场特别的读书会。

由黄浦区委宣传部与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的“理响黄浦·思享汇 夜光杯市民读书会”第一期在此开讲,带领市民读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阅读。

活动的序幕,从一场充满巧思的城市漫步拉开。当海关大楼的钟声敲响,参与者循着陈毅市长当年的足迹,步入老市府大楼的正门。历史的画卷在讲解中徐徐展开:1949年5月28日,这里举行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成立仪式;同年10月2日,全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冉冉升起。行至刻有“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的石碑前,时光仿佛瞬间倒流。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沪剧演员孙徐春,身着陈毅市长的戏服,从历史中“走”了出来。他与观众亲切互动,随即一曲沪剧《陈毅在上海》的知名唱段《望浦江》在现场深情唱响。高亢的唱腔、传神的演绎,赢得满堂喝彩,实现了一场跨越七十余年的动人“相遇”。

在随后的读书分享环节,曾执导沪剧《陈毅在上海》的导演胡雪桦,揭秘了舞台上的艺术巧思:如何让吉普车开上舞台,如何用“雄狮”意象象征新上海的朝气,以及如何呈现陈毅市长请工人吃年夜饭、为交响乐团解决驻地等情节背后蕴含的“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在剧中挑大梁主演陈毅的孙徐春,分享了他如何塑造一个中气十足、韵味更足的市长形象。他动情地说:“创排《陈毅在上海》时,我去外滩的陈毅塑像前献过花。但走进这老市府大楼,走进他当年的办公室,还是第一次。”他描述自己那一刻的心理活动:“一走进来,我就不由得想,当年市长走进来是怎样的步态?他会如何推窗,窗外又是什么样的景象?种着什么样的树?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份真切感受,正是他塑造角色的根基。

曾参与过老市府大楼修缮的建筑专家冯蕾,则从建筑的角度娓娓道来这座大楼的前世今生。近期,这座老建筑正在更大面积地向公众逐步开放,践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开放共享理念。知名上海博主“行者小墨墨”从当代城市探索者的视角出发,分享了他如何通过挖掘并传播有温度的街巷故事,实现了与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活动现场,读者手持写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金句的卷轴,与“陈毅市长”合影,将理论的感悟与历史的回响一同珍藏。

“理响黄浦·思享汇 夜光杯市民读书会”是黄浦区委宣传部与新民晚报社联合打造的品牌项目,旨在通过深度的思考、真诚的分享与多元的文化交融,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鲜活的故事与厚重的历史地标中“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