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妙瑞
近日在金沙江路快走,屈指一算还差几十里,我将走完自己的“长征路”。从10年前开始走,到今年11月,正好是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我的长征行原本是为了健康而指向的一个象征目标。
那一年我在一家三级医院做了微创手术,出院时医生嘱咐今后要注重健身锻炼,并说行走是很好的方式。我定了目标,每天快走5000米以上,力争在10年中走完二万五千里,作为衡量身体健康的一个里程碑。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坚持行走锻炼,我穿坏了3双运动鞋。雨天我把离家很近的环球港当作健身场所,这个大商厦从白兰路到宁夏路有几百米长,上下兜5个楼面就有4000多步。往返两回达到了一天锻炼的运动量。这是我尝试的健身新体验。每次坐下来休息,喝杯咖啡或茶水。不想掏钱,随身带一瓶矿泉水。夏天气候炎热,快走大汗淋漓,锻炼效果明显,但不是所有人都合适。我经过试走,觉得自己能行没问题。所以今年遇到创纪录的历史高温天,我每天早晨仍到曹杨公园快走6000步,晚上到武宁公园快走6000步。整个夏季没有一天停下来,微信运动留下了我的足迹,不断传来亲友的点赞。长期快走锻炼增强了体质。过去我出门走200米,脚底会出现发麻情况;走上500米,要休息一下。现在一口气走八里地也不累,比如从静安寺到真如,地铁14号线要乘6站,我不乘地铁走路回家当作锻炼,尽管身上的T恤衫湿透了,也没有喘过气。
年轻时我在野战军当了10年兵,参加过千里野营拉练,磨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在四川成渝公路上夜行军8小时,走了60里路仍记忆犹新,原来不相信红军在行军中会打瞌睡,自己亲历了才知道是真的。我所在的老部队是红军师,老前辈周广才靠“半截皮带”充饥走出了最危险的草地,还用刺刀在另外半截皮带上刻了“长征记”三字,再饿也不吃,留作永远的纪念,后来成为革命文物,陈列在部队军史室。我把用过的一根旧皮带剪掉半截挂在家里。这件“复制品”是我健身的精神支柱,激励我退休后天天走,越走劲越足。2017年10月我坐盛世号邮轮出游海外,在300多米长的邮轮船舱走道上锻炼。也是有缘,我居住的社区附近有金沙江路、大渡河路、怒江路、宁夏路、长征镇等,这些带有红色印记的路名,让我这个红军部队的后代多生感念,两条腿和一颗心在快走中获得了双赢。
我对“长征路”上的信息很关注。上月中旬,我快走到普陀区的长征镇,坐在路边椅子上休息,掏出手机看视频,一个74岁的香港大爷郑镇炎吸引了我,他头上戴着红军帽,手上拿着一根木棍,背着双肩包,后面插着一面红旗,行走在离腊子口不到百里的长征路上。这位老年独行者年轻时就学于香港大学,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非常崇拜毛主席率领的长征,决心在退休后从头到尾走完长征路。自去年10月17日他从香港来到江西于都出发,走了207天,行程5023公里,距红军会师的吴起镇还有750公里。他说再走40多天能到达陕北,迎接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原来他的壮行是有备而来。我和香港大爷同龄,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走着长征路,尽管体验的目的有所不同,但不可置疑的是长征精神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中国心的共同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