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进入大会会场 图IC
贝伦气候大会开幕式现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10日至21日在位于亚马孙河沿岸的巴西贝伦举行。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各方按相关要求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新阶段。
“我们此刻身处贝伦,亚马孙河河口。”《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在大会开幕式上说,亚马孙河由大量支流汇聚而成,“贝伦大会的成果也必须以相同方式获得——通过百川汇流的国际合作来凝聚力量。”
确定目标落实承诺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预计将成为贝伦大会的关注焦点。按照《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应在今年提交新一轮、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然而,目前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5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只有不足三分之一《巴黎协定》缔约方提交或宣布了包含2035年减排目标的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除一些国家提交承诺进展缓慢外,不少国家甚至无法按计划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即便各国全面落实目前已有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本世纪全球变暖幅度预计将达2.3至2.5摄氏度,超出《巴黎协定》设置的2摄氏度目标。
如何弥补上述差距和不足,将是大会商讨的重点内容。为此,大会主席多拉戈强调了三大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和《公约》下的气候机制,将气候机制同实际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融资博弈弥合分歧
本次大会关键议题还包括弥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与资金问题上的分歧,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各方携手并进、加快步伐,展现出一条清晰且可信的路径,以实现到203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目标;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融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COP30后获得一套能实现公平、尊严和机遇的气候正义方案。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表示,上述融资目标“必须成为现实”,因为这关乎共同利益,是对稳定与繁荣的投资。
巴西总统卢拉希望大会避免空谈,聚焦气候承诺的落实。他提出,希望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一个能确保环保等措施有效执行的治理机制,通过多边协商方式,探讨如何对不遵守气候承诺的国家采取惩罚措施。
美国今年不派高级别官员出席大会。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指出,美国是历史上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气候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却选择在关键时刻不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贡献备受关注
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力受到批评,南南合作将成为本次大会亮点。
巴西作为大会主席国,已邀请多国参与保护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巴西总统卢拉特别指出,巴西与中国在新能源等方面有深入合作,中国在能源转型等领域快速发展,在通过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各国树立了典范。
中国已向《公约》秘书处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大会期间将举办多场中国角活动,涵盖中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与经验分享、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等,其中有一天是专门的“南南合作日”。
多边主义是本次大会的优先事项,而南南合作是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方式。古特雷斯说,中国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关键引领者,也是世界和平与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新华社记者 陈昊佺 赵焱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