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瞳·乐园”,明亮的蓝色、温暖的黄色、活泼的橙色互相交织,墙壁上扑闪着大眼睛的可爱卡通形象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这是医院眼科中心日前正式启用的“瞳·乐园”儿童友好空间,为前来就诊的小患者构筑了一个安全、温暖、充满探索乐趣的温馨港湾。
记者看到,房间一侧的“小型游乐区”和“迷你露营地”兼具了娱乐、休息和阅读的功能:书架上放置着几排眼健康为主题的科普绘本;墙壁上设置了多种符合儿童视觉发育特点的玩具和装置。整个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力求通过视觉环境的优化,将他们对医院的“白色焦虑”转变为对“彩色乐园”的期待与好奇。
“建立儿童友好空间的决定,源于日常工作中深刻的临床观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教授说,儿童对医疗环境的恐惧和抗拒,本身就会成为诊疗的障碍。尤其在小儿眼科,许多检查和治疗需要小患者的密切配合,紧张焦虑的情绪不仅影响医生判断,更可能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孙晓东希望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医院环境截然不同的空间,让小患者们能以更勇敢、更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瞳·乐园”的落成,背后依托的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在小儿眼科领域的强大学科实力与深厚人文积淀。小儿斜视、弱视是儿童常见的视觉发育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立体视觉功能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有不少家长对斜弱视存在误区,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或觉得只影响外观。”市一医院眼科中心斜弱视科(北)主任李宁东说,“实际上,斜弱视的治疗黄金窗口期通常在学龄前。一旦错过,治疗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市一医院眼科中心不仅具备完善的筛查、诊断流程和先进的检查设备,更在治疗上强调个体化。李宁东告诉记者:“‘瞳·乐园’内的部分互动设施,能将枯燥的视觉训练融入游戏,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进而提升疗效、缩短治疗周期。这个空间为我们在诊室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第二课堂’。”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俗称“眼癌”。“每一名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背后,都是一个焦虑、无助的家庭。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救心’。”市一医院眼科中心眼肿瘤及小儿眼底病科主任季迅达说,“患儿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里也成为家长之间相互支持,以及医护与家长深入沟通的温馨角落。”
据了解,“瞳·乐园”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爱佑慈善基金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舍集空间创新设计事务所等机构都以不同方式为“瞳·乐园”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