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肺炎疫苗接种,为什么越早越好?
第21版:与病毒竞赛——全球疫苗研发 2020-04-27

肺炎疫苗接种,为什么越早越好?

周洁

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6周龄前小婴儿鼻咽部肺炎球菌携带率<10%。2月龄起,小婴儿鼻咽部肺炎球菌携带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宝宝从6周龄起肺炎球菌血清IgG抗体就会降至保护水平以下,需要及早保护。

记者|周 洁

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已经造成超过200万人感染,超过13万人死亡。但其实,还有一种可以造成严重肺炎的病原体同样可怕——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引发的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每年给无数的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大概有16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带来的疾病,这里面儿童占近1/3,约48万人。

肺炎球菌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它,免疫力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更是感染肺炎球菌并致病的高危人群。

值得欣慰的是,肺炎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2010年上市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就可以有效地保护2岁以下儿童免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侵犯,而宝宝在6周龄时接种第一针,可以得到最大获益。

肺炎成婴幼儿健康杀手

肺炎作为儿童常见的多发病,很多家长并不陌生。可以导致肺炎的病原体很多,肺炎球菌是其中杀伤力最大的细菌之一,被称为“被遗忘的儿童健康杀手”。

由于肺炎球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成人和儿童的鼻咽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个咳嗽或喷嚏就可以将病毒散播在空气中,因此即使宝宝不出门,也能通过大人接触到。

数据显示,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

“家长们要警惕没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没有咽部充血、发炎症状的高热,肺炎球菌引发的病程发展非常快。”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中心主任吴谨准教授呼吁家长们重视肺炎球菌的危害,他表示,肺炎的临床表现,最早期大部分都是以感冒作为第一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咳嗽。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的肺炎快要好了,突然间病情急转直下。比如说高烧降到37.5度了,突然之间又升到39度,出现了严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一定要及时送医。另外,如果孩子精神很差、咳嗽、气喘厉害、手脚冰凉、口唇发干,这种情况下,也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肺炎球菌是出生20天后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细菌病原,而一旦发病,它又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其在重症肺炎中比例高达50%,致死肺炎中可能更高。虽然肺炎球菌名字中有肺炎,但当它突破屏障,进入血液后,还会引发一些严重的侵袭性疾病。

肺炎球菌进入下呼吸道可以引起肺炎;穿过血脑屏障,可以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穿过肺泡上皮细胞、侵袭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可以引起菌血症和脓毒血症;它还可以从鼻咽部移行进入鼻窦,引起鼻窦炎;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2009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有174万儿童被肺炎球菌袭击,其中有3万多名儿童因此夭折。肺炎球菌引发的脑膜炎,还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中国台湾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为52.6%,后遗症包括智力迟钝、听力丧失、神经缺损、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因此,肺炎球菌不啻婴幼儿身上的定时炸弹。

肺炎球菌为何偏爱婴幼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陆权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曾解释道,这与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是分不开的。宝宝刚出生时能够从妈妈体内获得“母传抗体”,帮助其抵抗常见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但母传抗体通常只能维持6个月左右,6个月以后就逐渐消失;而此时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极易发生肺炎球菌感染。

在他任职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患儿里最多的就是肺炎患儿,这种情况也是全国所有医院儿科都普遍存在的情况。所有患肺炎的孩子里,肺炎球菌感染占近20%,因此肺炎球菌感染是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所以,在陆权教授看来,肺炎球菌疾病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婴幼儿,也就是两三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是肺炎球菌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的人群。

越早接种,越早获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在所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在中国,23%的家长对肺炎球菌疫苗不了解;超过六成的孩子未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特别是近七成0~2周岁以下儿童未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这意味着疫苗普及工作仍需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免疫人群覆盖。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最早可于6周龄起始接种。《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中也写道,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基础免疫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

南非一项临床试验考察婴幼儿鼻咽部携带肺炎球菌对7价肺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发现,首剂的接种时间对于血清特异性免疫应答影响明显。菲律宾的一项研究则进一步显示,疫苗首剂接种前已携带肺炎球菌的儿童,经3剂次接种后18周时血清特异性IgG GMC明显低于未携带的儿童,尤其是血清型23F特异性IgG GMC已经与不接种疫苗无异,提示保护极弱。也就是说,如果小婴儿接种疫苗前已经携带了肺炎球菌,会降低疫苗免疫原性。因此,疫苗接种的时间越早,宝宝的获益越大。

有多项临床研究显示,6周龄前小婴儿鼻咽部肺炎球菌携带率<10%。2月龄起,小婴儿鼻咽部肺炎球菌携带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宝宝从6周龄起肺炎球菌血清IgG抗体就会降至保护水平以下,需要及早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6-10-14周接种方案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接种方案之一。在6周龄接种首剂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有助于规避鼻咽部携带肺炎球菌的风险,有助于在侵袭性肺炎球菌感染发病高峰前及时诱导高效保护,有助于避免“携带-疫苗保护减弱-患病-携带”的恶性循环。

在中国,许多家庭依靠家里老人带孩子,但免疫功能退化的老人,同样是感染肺炎球菌并致病的高危人群。孩子越小,祖辈亲密接触的时间越长。因此,多位专家均表示:“6个月到1岁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风险期,建议家长们在孩子6个月前尽早完成肺炎球菌疫苗接种。”

主动预防大于被动治疗

长期以来,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肺炎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因此,对于肺炎球菌性疾病,预防胜过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球菌相关疾病列为需要“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原因就在于肺炎球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其次就是因为肺炎球菌耐药率非常高,基本上达到了83%,并且容易诱发并发症和留下后遗症。

疫苗接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安全、方便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之一。疫苗接种对儿童健康的保护作用是肯定的。在美国,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引入国家计划免疫3年后,2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建议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优先给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在上海,许多年轻家长已经有了预防肺炎的概念。王晓红是一名上海白领,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孩子出生6周时,她就带着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她告诉《新民周刊》:“我在媒体上看到了儿童肺炎的可怕,及早预防很有必要,相比于孩子生病后的治疗费用,我更愿意在能够预防时防患于未然。”

积极主动的预防才是对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上策。陆权教授表示,许多家长主动选择及时给新生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避免严重的感染发生。“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现象,但从中国整体的情况看,小儿肺炎的死亡率存在比较大的区域差异,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专家提醒,家长们在为宝宝选择疫苗时应该做好功课,最好选择已知有明确保护效果的疫苗,以及已经广泛应用的疫苗。

儿童健康公益倡议:

早接种、早预防

是帮助小月龄儿童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袭的有效手段

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来临之际,新浪健康和健康时报共同发布儿童健康公益倡议——预防接种是帮助小月龄儿童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袭的有效手段,早接种早预防。保护儿童健康,让更多小月龄儿童获得更高的免疫接种率疫苗的保护成为现实。

1.重视低月龄宝宝的疾病危害:肺炎球菌性疾病是我国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脑膜炎、菌血症和菌血症性肺炎等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主要侵犯2岁以下儿童,占75%,尤其以6~11月龄宝宝的发病率最高。通常就诊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患儿临床症状较重,伴有高烧等症状,42.5%的患儿需重症监护治疗,且伴有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死亡风险高,59%死亡发生于年龄小于1岁的宝宝;即使幸存者,还要面临影响一生的不同程度认知、精神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2.预防接种的必要: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肺炎球菌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3. 6周龄开始接种:宝宝6周龄开始来自母体的保护性抗体水平降低,且在6个月时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宝宝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当中。抵御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侵袭,要从6周龄就开始及时接种,有助规避肺炎球菌鼻咽部携带对疫苗效果的负面影响,有助IPD发病高峰前及时诱导高效保护。

4.按时按程序完成所有接种:宝宝疫苗必须按时接种,宝宝存在因推迟接种而患病的风险。按时给宝宝接种疫苗不仅能保护宝宝,还能保护家人、亲人、朋友和周围人群。

5.疫苗预防效果是关键:儿童疫苗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远高于普通药物,尤其是选择小月龄宝宝使用的肺炎球菌疫苗必须遵循科学全面的评判标准,即疫苗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且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

了解肺炎球菌性疾病对小月龄儿童的威胁,早接种早预防,让每一个小宝宝都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让中国宝宝健康茁壮成长!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