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打碎的香水瓶
第90版:专栏/花间碎语 2020-04-27

打碎的香水瓶

孟晖

孟晖专栏作家

于故纸堆中发现时尚之美

Columnist

Hui Meng

在最意外的情况下,我再次与波斯语里的“瑟瑟”一词相遇。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的波斯语网页报道,苏莱曼尼将军的女儿泽纳布在纪念活动上发表讲演,有这样的话:“我的父亲就像一只玻璃香水瓶,当被砸碎的时候,用美好的香气缭绕全世界。”她用伊朗的国语——波斯语发言,在说到“玻璃瓶”的时候,使用的那个原词发音为shishei。

我曾经写过《华清池的瑟瑟山》和《玻璃幻成的瑟瑟》两篇小文,在文中讨论,自北朝至唐宋时代,“瑟瑟”一词是指一种波斯生产的深蓝色玻璃,长期由波斯向外出口,在中国视同珍宝。同时,我还提出,今天,伊朗人所说的现代波斯语中有“shishei”一词,或许,这个词在中古时代已经存在,并随着波斯特产蓝玻璃一起进入汉语,音译为“瑟瑟”。在小文发表后,我把相关链接贴到微博上,同道“新水令”留言告诉我:瑟的中古音声母为“sh”,那么和今日波斯语中的“shishei”真的相近啊。

就此,我对波斯语里的“shishei”发生了兴趣,每次遇到不免格外留意。为了叙述方便,就容我把当代波斯语中的shishei一词音译为“瑟瑟”吧!在今天的伊朗人那里,这个词是广泛使用的日常词汇,主要是指玻璃。最近,法尔斯通讯社官网上放了一个专题视频,介绍德黑兰著名的玻璃与陶瓷博物馆——阿波基内赫博物馆(Abgineh Museum),视频里,女主持即把馆内的古老玻璃制品反复称为瑟瑟。不过,相比我们汉语的玻璃一词,现代波斯语的瑟瑟范畴更广,各种玻璃制品包括玻璃杯、玻璃窗等等,也都用瑟瑟直接进行指称。伊朗现代女诗人福露格·法尔赫扎德《黑暗中》一诗中形容心上人就像“明月的如水眸光射向一扇扇窗玻璃”,句里的“窗玻璃”的原文就是瑟瑟。

瑟瑟还不仅限于传统玻璃,也包括类似玻璃的各种新型人造晶质材料,包括电视屏幕、电脑与手机的液晶屏,伊朗学生通讯社网页上报道苹果公司发明的可弯曲显示屏,就是称为“弯曲的瑟瑟”。这个词也被引入了阿拉伯语,不过拼写与发音都有变化,念出来大致为“shashete”。波、阿两种语言有个习惯,往往把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玻璃制品或类似制品直接叫成瑟瑟,前后不加限制词,大家伙儿依照习惯和上下文去意会这里的瑟瑟具体是指哪一样东西。奇妙的是,阿拉伯语把电影银幕也叫成瑟瑟,最近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该国一位老影帝去世的消息,说他当年迷倒众生,有“瑟瑟第一郎”的称号——意思是“银幕第一郎”。

泽纳布在讲演中说出的则是“香物瑟瑟”,这个组合词在波斯语中有着固定意思,即“香水玻璃瓶”。对我来说,看到这个比喻,马上想起了半年前去世的好友周毅。几年前,我写出《华清池的瑟瑟山》,就是投稿给周毅主持的《文汇报》“笔会”副刊,悲伤的是,如今我再次提笔漫谈瑟瑟,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周毅从来都是春风一样温和。复旦中文系高材生,出过随笔集的优秀作家,长期坐镇“笔会”,还非常漂亮,换别人可能就会非常傲气,但她却不是,对作者只有欣赏、宽容和亲切。但,如此优秀的人儿却因病中断了人生。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成熟,当世界如此不公平的时候,仍然很难平静面对。

唉,打碎的玻璃香水瓶啊。虽然说“如果”没有意义,但是大概周毅的朋友们都会想,如果这只晶莹的瓶儿依然完整,内涵着香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玻璃与清露的重叠光泽,那该多好!

如果晶莹的瓶儿依然完整,在阳光下闪烁着玻璃与清露的重叠光泽,那该多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