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物局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年8 月
这本心灵图籍所涉及的遗址,我其实都相当熟悉其中发生的故事;或波澜壮阔,或影响深远,或润物细无声!
撰稿|王泠一
今年八月的上海书展圆满结束之后,收获满满的同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段存广特地赠送了一本他很自豪的该社出品图书——《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给我。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认为:这本书有可能成为持续出版物,为了提高品质和丰富读者需求,希望比较熟悉党史的我能及时提出些补充意见。但我精读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严肃图书之后,倒是生出了不少感慨来。
此书的编者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和我所服务的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多有合作。段存广还向我说明:此书吸纳了前者上海革命遗址普查和后者从事的上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础上的重要成果,凝聚了上海几代党史和文博工作者的心血;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静安、虹口、黄浦等红色基因丰富的区域,都投入了积极支持。完全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忘初心的心灵图籍。
这本心灵图籍所涉及的遗址,我其实都相当熟悉其中发生的故事:或波澜壮阔,或影响深远,或润物细无声!令我感慨的是:这本书要是二十年前出版就好了。因二十年前,我在静安区的石门二路街道挂职、曾调研过社区范围内的红色遗址但知音寥寥。那个时候的居民们一门心思要改变局促的居住现状,都盼望着大规模市政动迁,但大规模的城市外科手术,必然令石库门环境产生极大变化。
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所涉及的石门二路社区境内三处遗址,就有绝然不同的命运。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成都北路741弄54 号(原成都路丽云坊)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遗址,本是一栋坐北朝南的两层楼石库门住宅。1928 至1931 年,中央组织部部长周恩来几乎每天来此处理要务;而组织部秘书恽代英、陈潭秋等先后在此居住。周恩来在此提出了党员“职业化” 和机关群众化、社会化的重要原则,并在此为各苏区和红军培训了多批电信、参谋和政工骨干。但此遗址因市政工程拆除,现在静安雕塑公园内。
保护得最好的是平民女校旧址,位于成都北路7 弄42-44 号。这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1922 年2 月诞生。平民女校,在课程设置上一改旧式女校所宣扬的三从四德内容;以近代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为主旋律。师资力量十分强大:如陈独秀、陈望道、李达、茅盾等亲自授课;张太雷、刘少奇等从苏联考察回国后就被邀请来讲十月革命和苏联建设的观感。学校为党、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妇女骨干。如著名文学家丁玲、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钱希均和著名教育家王一知。目前,保护完好的该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原本位于北成都路19 号,近新闸路。该机构为目前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于1921 年8 月11 日成立并公开挂牌。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立即把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该机构旧址曾于1959 年、1977 年两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在1999 年,因南北高架工程建设、选择在成都北路893 弄7 号易地重建;2009 年此机构旧址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符,石库门弄堂是上海的里子和乡愁、现在因“四史” 教育还被赞誉为红色基因的起点。如何重温凝固的音符?我觉得除了各级党政干部应该心有百年、心存对红色遗址的敬畏外,各类规划师、工程师更需要有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