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 日星期三早间,香港民航史迎来了一个变化的时刻。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宣布,停止运营全资附属公司港龙航空有限公司,并裁员8500 人。这意味着,创立了35 年的港龙品牌,将就此消逝。
港龙的消逝,表面原因当然是外界环境对航空运输的冲击。但正当越来越多航空公司在外力支持下逐渐走出困境之际,国泰宣布停运港龙,背后因素不能不令人深察。
占据香港空运市场主导地位的国泰航空,今年上半年运营情况确实不好。上半年国泰航空集团营收276.69 亿港元,同比下降48.3%;亏损98.65 亿港元,上年同期则盈利13.47亿港元。飞机使用量为每日5.4 小时,同比下降55%;航班准点率86.5%,较上年同期提升12.3 个百分点。这些数字与正常年景比,自然状况不佳,但世界各国各地区航空公司均大抵如此,国泰情况不是最差的。特别是港府出于多种原因考虑,曾经一次性注资近300 亿港元支持国泰渡过难关,国泰完全可以有比停运港龙更好的选择。
国泰的窘境,某种程度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结果。去年香港发生黑暴动乱,国泰的表现令许多港人十分不满。在黑暴势力的煽动下,国泰不仅明面上有飞行员、乘务员加入到黑暴的行列里,为黑暴推波助澜,暗地里更有一些势力利用国泰在香港空运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制造严重涉及航空安全的危险事件,有的甚至接近于恐怖活动。比如多次将飞机上紧急救生用的氧气瓶放空,以图加剧黑暴恐怖氛围。国泰的某些高层不辨是非,态度暧昧。这一系列情况,致使国泰航空运营具有巨大潜在风险,国家民航局不得不对国泰航空的飞行活动进行限制和规范。
当时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作为发迹于香港、发财于香港的一家主要航空公司,国泰如此作为令人不齿,也令人不解。吃着香港的饭,狠砸香港的锅,国泰算是树了自作孽的典型了。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国泰不少员工明里暗里“帮衬” 下,黑暴动乱给香港经济带来沉重冲击,访港游客大幅下降,进而给整个国泰港龙航空公司经营状况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泰港龙的经营效益就不断滑坡,算是咎由自取吧。
对于国泰匆匆关闭港龙,也有资深人士判断,恐怕还不仅仅是经济因素。不能不说,国泰是事实上消除了可能的竞争对手。
国泰与港龙,虽然最终是一家,但起初却是对手。国泰航空具有英资太古公司的背景,创办于1946 年,在英占香港期间靠着英资身份迅速发展成香港独大的航空公司。1985 年,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华资企业家合作创办了港龙航空公司,力图改变国泰独霸香港天空的局面。1990 年1 月,国泰航空和太古集团收购了35% 港龙股份,2006 年6 月9 日,国泰航空以82 亿港元及发行新股,全面收购港龙。同年9 月28 日,国泰正式完成收购港龙,并因此取代日本航空,成为当时亚洲最大航空公司。
港龙航空拥有大量飞往内地的航线,收购港龙后国泰逐渐进入发展迅速的内地市场。在两家公司合为一家的过程中,港龙印记在逐渐淡出,机尾那条著名龙徽被国泰标志取代,只是在机头处留了一个小龙徽标记。2016 年1 月,两家公司正式合称为国泰港龙航空公司。
今年10 月21 日,当国泰航空宣布停运港龙航空后,香港航空市场又回到了国泰一家独大的局面。稍有不同的是,由于近年的股权变动,国泰已不是英资独占,进入了不少中资。
对于港龙航空,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早年搭乘他们航班,在正餐之后有一小盒哈根达斯冰激凌供应。事实上,这早已不是独家秘诀了,提及这样的故事,无非是表达念想而已。
从大的层面说,国泰航空亏损,可以有相应应对举措,但停运的是港龙航空,也不无“羊毛出在猪身上,让龙买单”之意。
只是,35 年之后,港龙将要消逝了。
朱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