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无人机杀人:新矛已利,盾将何求?
第85版:暗杀伊朗核专家 2020-12-14

无人机杀人:新矛已利,盾将何求?

笑饮

上图:无人机杀人的场面近年来频频出现。

上图:2020 年1 月4 日,在伊拉克巴格达,哀悼者举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 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的画像参加送葬活动。

左图: 哈比无人机(IAI Harpy)是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在20 世纪90 年代研制的,是可以从卡车上发射的, 可对雷达系统进行自主攻击的无人机。

对于无人机这样一个战场新形态、“新矛” 来说,它的出世,必然意味着对付它的“新盾” 也会问世。毕竟,谁也不想等着挨打……只是不知道,人类目前距离永久和平,是又近了呢,还是更远了……

撰稿|笑 饮

从年初伊朗名将苏莱曼尼遇到美军无人机定点射杀,到法赫里扎德被远程遥控的机枪击中身亡,为什么如此定点清除行动总是针对伊朗?当然,在今年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局部战争中,无论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的冲突,还是在并未完全平息的叙利亚战事中,都出现了各种无人机杀人的局面。

有评论认为,战争形态已经出现重大变化,在无人机担负射杀的表象后面,是卫星导航网络、密级程度更高更快的通信指挥系统在发生着作用。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新矛已利,盾将何求?

刺杀手段有别

刚遭到枪击的时候,法赫里扎德也许以为车子出现故障或者撞车了——毕竟这是行驶在阿伯萨德地区,是伊朗境内,靠近首都的地方,能出什么大事呢?法赫里扎德显然大意了,他开门下车,可能想去检查一下车况。此时此刻,一梭子弹打来,法赫里扎德连中数枪——法尔斯通讯社最初的报道称,他被射中三枪;12 月4 日,在伊朗媒体播出的一段视频中,法赫里扎德的儿子们表示,父亲当天中了4 到5 枪。法赫里扎德的保镖飞身过来挡子弹,也中弹倒地。而没有走出车门的法赫里扎德之妻,毫发无伤。

片刻之后,距离法赫里扎德150米之外的一辆尼桑车自行爆炸——原来,之前的子弹是从这里射出。中弹的核科学家被送往德黑兰一所医院,终究不治身亡。

11 月30 日,在法赫里扎德的葬礼上,伊朗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表示,伊朗的敌人20 年来一直在寻找机会刺杀法赫里扎德。伊朗情报部门袭击前已收到法赫里扎德近日将成为袭击目标的信息,但敌人使用了全新的、专业的手段,暗杀过程非常复杂,暗杀行动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袭击过程没有武装人员在现场。

法赫里扎德被杀,与今年1 月3 日被刺身亡的伊朗少将苏莱曼尼相比,有几点异同。

首先,苏莱曼尼被杀的地点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而法赫里扎德被杀的地点是在靠近伊朗首都德黑兰的阿伯萨德地区。对于伊朗来说,巴格达是外国,且有伊拉克政府军、美军、库尔德武装,以及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人民动员组织”。如此复杂的局面下,作为“圣城旅” 的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前往巴格达,可能各方都掌握了信息量不同的情报。而法赫里扎德之遇刺,地点在伊朗本国境内,且是在靠近首都德黑兰的区域。如果在这个地方都会被无人武器刺杀身亡,确实显示了伊朗的对手对其国家安全有致命挑战。

其次,苏莱曼尼是被无人机发射的“地狱火” 导弹击中身亡的,而法赫里扎德遭遇的是机枪。可以对比下无人机杀人和遥控机枪杀人的区别。美军无人机射杀苏莱曼尼的行动,“地狱火” 导弹直接摧毁苏莱曼尼车队,直接杀死8 人,其中包括“人民动员组织” 副指挥官穆罕迪斯将军。在伊朗方面宣称法赫里扎德遭遇遥控武器射杀后,笔者注意到,国际上对此说法,是有争议的。有一些专家认为,如此行事,“难度太大,技术不成熟,事实不可信,完全是杜撰”。甚至有人宁愿相信是一堆以色列和伊朗本地的枪手围着法赫里扎德的防弹汽车打了一通乱枪,打死了这位核物理专家。军事专家宋忠平并不认可此等评论。他说:“问题是既然是防弹车,法赫里扎德怎么能被乱枪打死呢?为什么法赫里扎德的座驾也原地不动等着挨打,法赫里扎德的其他安保人员第一时间都被打死了?这简直不可思议。” 在宋忠平看来,法赫里扎德大概率还是被遥控机枪打死的。“这并不是一种新技术,早已有之。” 宋忠平说,“早在2010 年,韩国军队就在朝鲜半岛非军事区韩方一侧,试验部署配备机关枪的机器人哨兵。这种机器人哨兵型号为“SGR-1”,可用于探察、警告进入非军事区韩方一侧的人或物体,并予以压制性火力打击。机器人哨兵配有红外探测器和音视频通信系统,能够即时探察潜在威胁并向指挥中心控制人员报告。控制人员如果无法通过机器人的音视频通信系统确认对方身份,可以下令机器人使用机关枪或40 毫米口径榴弹自动发射器向进入者开火。”与韩国装备的机器人哨兵相比,在宋忠平看来,这次暗杀法赫里扎德的行动,是全球最牛的两大情报组织合作的产物,除了情报准确以外,未必会使用特别先进的武器,甚至无需机器人哨兵,仅使用早已技术成熟的遥控机枪即能达到目的。

再次,苏莱曼尼被杀时,“死神”无人机一看便知是美军的装备,美国也第一时间承认是美军干掉了苏莱曼尼。而刺杀法赫里扎德时之所以没有采用无人机,在宋忠平看来,也是因为如此一来,杀人者可以逃避责任。避免被发现谁是真凶。从尼桑车自爆,也可以看出,这种暗杀手段,有点恐怖袭击的意思。“避免车内人员‘露脸’涉险,遥控武器站多采用有线传输方式传输,确保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安全性。遥控机枪则是一种安装在支架上、可以遥控射击的机枪。这种无人武器可以在战斗前被固定安装好,并具备简易火控系统,遥控机枪的操作员可以在很遥远的地方用无线方式控制机枪,瞄准要打击的目标,精准度极高,杀伤力很强。” 宋忠平说。

从哪里遥控也是一大焦点。伊朗方面称,暗杀法赫里扎德的方式,是通过卫星通信遥控指挥尼桑车。“其实卫星通信是无线通信的一种,85

美军和以色列早就利用美军大量高速高频带军事通信卫星打造战场数据链,美军可以用卫星通信解决高速无人机千里击杀目标的任务,对于这类地面慢速目标的远程打击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宋忠平分析道。

总体来说,比较刺杀苏莱曼尼的方式和刺杀法赫里扎德的方式,可以看出,刺杀方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选用了不同的武器系统。

战争伦理难题

在苏莱曼尼被杀以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声称,“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当时,有媒体评论认为,对强者来说,可能已不需要出动大规模地面部队,也改变了伏尸百万、血流漂杵的战争模式;但对被打击的弱小一方来说,意味着更不可预测的攻击,更冷血残酷的杀戮。

确实,单以行刺来说——在古代,想要刺杀谁,譬如荆轲刺秦王,必须近身搏斗,用的是短剑;在近代,塞尔维亚人刺杀斐迪南大公,用的是手枪,距离也不能太远;现如今,杀人于无形的AI 无人机,谁知道会从哪儿冒出来?

如果强者能动辄采用无人武器进行斩杀,一旦判断错误,将会严重冲击战争伦理。即使是高度智能化的无人系统,是否能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做出瞬间反应?对已受伤失去战斗能力或被剥夺武器、主动放下武器的敌方人员进行识别?又如何对对手的真正意图给出回应?特别是在遇到敌人以平民为掩护实施袭击时,如何准确地加以区分,并精确实施攻击?

一旦判断错误,就会滥杀无辜。这将严重挑战国际人道法要求的“无论何时均应在平民和战斗员之间,在民用物体和军事目标之间加以区别”,以及战斗员不再从事敌对行动或放下武器时即应停止攻击的区别原则。

2010 年,驻阿富汗美军与塔利班武装在阿南部激战时,美军内华达空军基地的军事人员利用无人机锁定3 辆公交车。当时,这三辆公交车正驶向交战区。在经过长达3个半小时的跟踪监测与分析后,美军无人机操作员判定车队是在向塔利班提供支援,并实施了攻击。但事后证实——车内并非武装分子,而是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平民。

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估算,美军在阿富汗战争时使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打击恐怖分子的行动中,死亡的平民与武装分子比例高达10 ∶1。这种高附带损伤率已经超出国际人道法的必要性原则,并严重背离“对军事目标进行攻击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平民和民用物体造成的附带损害……”。

可以说,最近十年,无人机武器的各种水平——打击精度、战场生存能力、与有人武器的战场配合能力等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精准打击时能否做到不违背战争伦理?恐怕需要使用者慎之又慎。

迫不及待投身战场

虽然学界的理论家们还在探讨无人武器是否更容易违背战争伦理,可拥有无人武器的一方早已迫不及待地将之投身战场。

在苏莱曼尼被刺后,有军事专家表示,这仍只是一种行刺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军事专家、遥感智库研究员王世宇分析称,不能从苏莱曼尼遇刺,来认定“新战争时代”已经到来。他说:“判断战争是否进入新的时代,要从它的技术、战术、战略上统筹考虑。我们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到目前的信息化战争,不断地演变,包括武器及武器的使用方法,与历次人类的工业进程和军事变革有很大的关系。当前,美军在战争中武器装备技术较为先进,但不能从使用的角度上就说进入了一个战争的新时代,应该说是开创了一种使用的新方法。无人机特种作战定点清除是无人机使用的一个新的方法。”

但在今年9 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戈尔诺- 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地区”)发生冲突时,在双方发生自1994 年以来最大的一场军事对抗时,世人所见,则是双方均动用了无人机,并较大规模、较深层次地投入到作战中。特别是阿塞拜疆一方,多次出动无人机发射导弹攻击亚美尼亚的坦克、装甲车辆。素有“陆战之王”之称的坦克,在纳卡战场上眼看着成了铁皮棺材。阿塞拜疆动用“哈洛普” 自杀无人机空袭亚美尼亚S-300PS 远程地空导弹阵地,摧毁一辆导弹发射车的镜头,令人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毕竟,S-300 导弹目前是许多国家装备的主力防空系统。

回看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的诞生,使得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如有神助,当时人们也在争议——战争形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当二战时,德国将军古德里安采用坦克集群进行闪击战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当新的武器系统诞生以后,必然会出现新式战法。在人类历史上,甚至也并不是只有类似机关枪、坦克这样的大家伙才改变战争形态。譬如马镫的出现,改变了骑兵只能做小规模机动,担任侦察、破袭任务的局面。

在纳卡冲突中,已经出现无人机空中对抗的情况。前不久流出的一段可能拍摄于9 月末、10 月初的一段视频可以看到,亚美尼亚军队的一辆俄制“驱蚊剂”-1 机动式反无人机系统被阿塞拜疆TB-2 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射的导弹摧毁。

当然,地面防空系统倒也不是毫无反击之力。视频中还出现亚美尼亚士兵使用肩扛式地空导弹击落一架“哈洛普” 自杀无人机的镜头。

“之所以两国频频出动无人机对战,在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两国空军规模都非常小,且主力机型老旧,难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空战对抗。可无人机作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战场空间正在被武装无人机重新定义。” 曾任美国国防部主管贸易安全政策的副部长斯蒂芬·布莱恩称,“在纳卡冲突中,虽然有相当多的无人机被击落,但是在摧毁高价值目标方面,它们已经证明自己是成功的。”

目前来看,为了破解无人机战术,一些国家正在谋求使用诱饵无人机作为“占据” 对方无人机系统注意力的策略。为此以色列曾使用过其“大利拉” 巡航导弹作为诱饵。目前希望做到的则是——找到更为廉价的替代方案。

总之,对于无人机这样一个战场新形态、“新矛”来说,它的出世,必然意味着对付它的“新盾” 也会问世。毕竟,谁也不想等着挨打……

只是不知道,人类目前距离永久和平,是又近了呢,还是更远了……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