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月球上是否会发生“圈地运动”?
第31版:从月球归来 2020-12-28

月球上是否会发生“圈地运动”?

应琛

在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返回以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应有意思:他们转发了一段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视频。

2007 年9 月14 日,日本发射了耗资约2.7 亿美元的“辉夜姬” 号月球探测器。

2019 年,印度发射了“月船2 号”。

中国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分享样本和数据,但是美国国会2011 年法案限制NASA 与中国的合作,所以能否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自己。

记者|应 琛

北京时间12 月17 日凌晨1 点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降落。

在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返回以后,欧洲航天局以官方身份发来了贺电,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应却有些“暧昧”,他们转发了一段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视频,并配文:“这些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宇航员,将铺平人类前往月球的道路!”在NASA 转发的视频中,几位美国宇航员再次重申了美国重返月球的决心。

太空北约是骗局吗?

据了解,阿尔忒弥斯计划是美国于2019 年7 月20 日公布的重返月球的宏大工程,该计划总耗资将近280 亿美元。按照该计划,美方最终目标是在2024 年将宇航员送往月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1 年11 月,开展第1 次无人飞行;在2023 年携带宇航员绕月飞行,但不会在月球上着陆;第3 阶段将会在2024 年,携带宇航员登上月球,并且在月球上停留一周时间。

NASA 对外强调,这次各国联合探月计划将是美方奔向火星战略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在2028 年左右,NASA 会在月球建立长期殖民基地,并将之作为星际中转站,进而迈向火星。

记者注意到,该计划公布的这一天正是人类首次载人登月50 周年纪念日。

不过,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短暂的登月热潮又突然降温,当时科学家指责巨额经费大都花在虚荣上,未能换来实际利益——美国在载人登月计划上耗资约250 亿美元;苏联的投入也不遑多让,1966 年到1970 年期间,其在太空项目上共投入79 亿卢布(约合当时的240 亿美元)。

最终,在阿波罗17 号完成登月任务之后,阿波罗计划因经费问题被暂停了。苏联的飞行器探月计划也在1976 年结束。

近年来,中国太空探索异军突起,“921 工程” 和探月计划逐步产出成果,2007 年至今共成功实施五次探月任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8 年实现首次月球背面着陆,以及此次实现40 年来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中国航天计划的成功,也刺激美国启动一系列新的探月计划。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为确保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是部署多项太空政策指令,决定重返月球,甚至声称要准备一支新的太空部队,以“对抗” 中国。

比如,2018 年初,特朗普就推出了美国航天历史上首份战略级别的文件——《国家航天战略》,明确提出要保持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今年4 月6 日,他又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强化美国人开采太空资源的权利,否定了《月球协定》中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法律原则,企图将月球“私有化”,从而达到殖民目的。

这些举动最终催生了阿尔忒弥斯计划。到了今年11月13日,NASA 又公布了一则消息,美方将会带领意、澳、加、日、英、卢森堡以及阿联酋8 个国家共同探索月球,并且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定》。该协定正是阿尔忒弥斯计划的补充。随后,美方邀请了乌克兰加入了这一场探月计划,又与巴西签订了合作意向声明。截至目前,美国将要率领10 国探月。

美苏争霸的年代,国际间确立了太空条约,推动了科技合作和“非武器化” 等共识,但对于太空资源开采利用的规定是模糊的。

这一次,美国似乎已经不打算再隐藏自己的野心了。根据《阿尔忒弥斯协定》,所有加入探月计划的国家,可以与美方一道获得月球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并且在月球基地成功建立之后,在周围确定相应的安全区,从而阻止其他国家以及公司进入开采区域。

被排除在该计划外的中俄,始终对此保持警惕。俄总统普京新闻秘书佩斯科夫4月8日就曾表示,美国对太空进行私有化,是不可接受的。近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在接受俄罗斯电台采访时表示,美国月球计划的目标是在太空中创建一个类似北约的组织,华盛顿将在其中扮演领导角色。副局长谢尔盖·萨伐黎耶夫则认为,在这次登月计划的框架内,不排除该计划的军事属性。

俄国卫星通信社在12 月15 日也表明了态度,俄媒认为,美航天局所谓的探月计划,其实就是一个率领数个国家一起瓜分月球的行动。俄方还认为,美方以及一些国家可能利用这一次探月计划,在月球部署军事基地。

而中国《解放军报》也曾发文批评美国的月球“圈地运动”阴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于10 月表示,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并应该为全人类谋福利。

早前就有文章表示,没有中国、俄罗斯的合作,阿尔忒弥斯计划很可能就是一场“自娱自乐的骗局”。而如今,美国大选后白宫易主,相比于登月,当选总统拜登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航天任务更感兴趣。有分析人士认为,阿尔忒弥斯计划或许会成为政治重心转移的牺牲品。

美国没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

美国“外交学者” 网站12 月16 日发表题为《中国的太空计划表明,美国推行的脱钩政策不会像它所希望的那样奏效》的文章。文章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绩是在与美国完全脱钩的情况下取得的。NASA 与俄罗斯有过成功的太空合作,但对中国避而远之。美俄(苏)之间的联合太空任务始于1975 年,当时两国是冷战的敌人。国际空间站正是这种合作的巅峰。但美国将中国挡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后来,美国国会在2011 年出台法律,禁止NASA 与任何中国实体合作,甚至禁止中国游客进入NASA 设施,从而将脱钩推向极致。中国发射的任何卫星也不能含有美国部件。

于是,人们看到,当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岩土样本返回后,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是否会把月球样本分享给美国NASA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回答,中国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机构分享样本和数据,但是美国国会2011 年法案限制NASA 与中国的合作,所以能否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自己。

“试图孤立中国,更可能导致美国自我孤立,失去合作机会。显然,美国并没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上。” 文章最后强调道。

至于原因,美国国防部密涅瓦研究所分析师南拉塔·戈斯瓦米撰文分析称,与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和太空政治不同,中国的太空计划已超出了单纯寻求声望和地位的范畴,是立足于非常长远的构想,即探索太空以利用月球、小行星的资源,确立永久性的太空存在,以促进和维持经济增长。

2016 年中国公布的一份航天白皮书展现了一个长远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30 年左右成为世界上的太空探测强国,包括探测火星,建立空间站,载人探索地月空间等一系列计划。

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虽然航天成绩斐然,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超过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也要重启探月旅程。俄罗斯希望能够通过国际合作来开发太空,从而减少在探月方面的预算开支。同时,加强国际合作还能够有效降低风险,避免国际探月领域的无序竞争。

德米特里·罗戈津指出,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俄罗斯航天局对这些结果表示尊重。中国是俄罗斯“真正的合作伙伴”。去年6 月,罗戈津还曾提议中国共同建立一个月球基地,用于研究深空和小行星- 彗星安全领域的合作。

全球探月潮

我们的邻国日本,早在1990 年就尝试了第一次月球探索,发射了重143 千克的“飞天” 号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最后撞向月球。日本成为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此后,日本又规划了“月球-A” 探测计划,但此计划拖得时间太长,技术跟不上时代,最后不了了之。

1994 年和1998 年,美国宇航局先后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和“月球勘探者”,它们发现在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可能蕴涵有固态水。水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探测月球再度激发了航天大国的兴趣。

2003 年9 月27 日,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 号” 成功升空。2006 年9 月,“智能1 号” 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其撞出的大量尘埃有助于科学家研究月球起源。

1998 年,日本也决心开展新的月球探测计划—— “辉夜姬”探月工程,又名“月亮女神” 计划。2007 年9 月14 日,日本发射了耗资约2.7 亿美元的“辉夜姬号” 月球探测器。日本宇航局(JAXA)官员表示,此计划是继美国“阿波罗计划” 以来最大的月球计划。“辉夜姬号”运行高度距离月面平均100 公里,搭载了14 台观测设备,是所有探月器中最多的。仪器的精确度是过往的10 倍至100 倍,主要用来探勘月球地形、元素分布和月球重力,并寻找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这些数据有助研究月球的形成过程。

由于日本是一个本土资源匮乏的国家,面对地球资源日渐紧张的局面,日本寄希望于太空,JAXA 曾提出在比月球更远的“宇宙深处”建造观测宇宙和探测行星的“深宇宙港”的报告。

而近来,日本政府在宇宙开发领域动作不断。今年5 月,日本航空自卫队“宇宙作战队” 正式成立,该部队将负责监视太空垃圾、陨石和可疑卫星以保护日本人造卫星,以府中基地(东京都府中市)为据点。日前,日本又与美国签署了《探月联合宣言》,今后日本将与美国主导的探月计划合作,日本宇航员有可能借此登上月球,而美国推动太空领域国际合作,意在争夺太空开发的主导权。

至于印度,在航天上一直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希望赶在中国之前发射月球探测器,但是由于技术总是欠缺,准备得还是晚了点,“月船1 号”获得欧美国家参与协助,是一次合作探月。它装载了十一个探月仪器,其中五个由印度自行研制,包括撞击探测器,另有四个属于欧洲联盟,美国也在探测器上安装了微型合成孔径雷达等两个仪器,用以测量月球表面是否含有水、冰和矿藏资源。

2008 年10 月22 日,在进行了7 年的规划和准备后,印度实现了夙愿,发射了“月船1 号”,成为继俄罗斯、美国、日本和中国后第5 个进行月球探索的国家。

然而,从探月想法提出的那天起,印度国内就存在反对的声音:在这个有一半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国家,政府是否有必要花大把的钱去探测一个那样遥远的星球。

但1999年10月举行的印度科学学会年会改变了这种情况。在这次年会上,印度太空研究机构负责人从学术上阐明了人类在对月球认识上还存在着空白。这次讨论赢得了印度科学界对探月的广泛支持。印度太空探索机构随后成立专门的探月计划小组,并于2001 年出台了第一份探月计划报告,2003 年,印度政府批准了这份报告。

印度的探月之梦就此迈出了一大步。

2019 年,印度发射了“月船2 号”,虽然最后在月球坠毁了,但勇气可嘉,比欧洲和日本说了又不做还是强上不少的。据透露,“月船3 号”探月器很快将再次前往月球,有信心取得圆满成功。印度舆论认为,登月并不是新德里的最高目标,探测火星的难度更高,印度是在亚洲第一个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国家,虽然目前探测器出现了部分故障,但是这依然是印度无可争议的骄傲。

再困难也搞月球和火星探测,这是印度的选择。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