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信息 摩诘诗画之境
第78版:艺术 2023-03-13

摩诘诗画之境

喻军

王维作品《雪溪图》(传)。

作为文人画宗,王维以诗笔作画,亦以画笔作诗,诗和画,在王维那里显得如此浑然一体。

撰稿|喻军

王维,字摩诘,《旧唐书》谓其“博学多艺”。其诗若山间流水,天上行云,非心境圆澈,不能如此通达。比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语言明白晓畅,其实清绝尘寰、大朴不雕之气。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十分富有画面感,那种绵邈无尽的象外之意,则须会心。再比如“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词语不假修饰,却深得化机,其心性情怀,可谓涵蕴其中。还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一种空寂深幽、水流花开的意境,跃然纸上。

摩诘的神韵出自灵根,亦有慧命的加持。董香光认为:“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正合此理。王维是减法大师,常以三言两语,便达致言简意深、“无意于佳乃佳”的至境。他的诗句,往往看似漫不经心,却干净利落,高度概括。读他的诗,时感孤秀而馨,浅白而深,平缓而奇,淡宕而浓。这种删繁就简、去芜存菁的艺术手法,史上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倪云林、八大山人等,都是计白当黑、不事铺陈的简笔圣手。

摩诘的诗,实现了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自古文人心境中,总有一袭青衫,可醉高风、可抒胸襟,王维概莫能外。他吟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可见其浓厚的竹子情结。元好问誉之为“古来画竹尊右丞,东坡敛袂不敢评”,竹之于摩诘,可比菊之于陶潜,梅之于林逋,莲之于周敦颐,是摩诘懿美高洁、胸次廓彻的流露。

王维的诗风,和陶渊明一脉相通。他19岁写的《桃源行》,表达的正是对陶渊明的礼敬之情。后王维多次引用陶诗意象作诗,比如:“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等。清人沈德潜谓王维得其(陶渊明)清腴;《苕溪渔隐诗话》谓王维学陶渊明“得其自在”,但话说回来,王维隐居辋川的田园生活显然要比陶渊明归隐浔阳柴桑闲适、安逸得多。陶渊明归田后倍尝养家的困苦,常有忧生之嗟,而王维则相对富足。他是辋川庄园的主人,根本不愁生计,展现在他眼前的风光,自然别有一番情趣:“新晴原野旷,积木无氛垢”“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等,在诗中构筑的,仍然是桃花源般的出世境界;是以一颗仁爱之心观世,是对于隐士精神的传承。其实,他是经历过社会动荡和人生苦难的人,隐居辋川20年,追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随山将万转,趣途百十里”这样的恬淡自适,可以视之为觉悟的人生和返璞归真,故才被称作“诗佛”。

作为文人画宗,王维以诗笔作画,亦以画笔作诗,诗和画,在王维那里显得如此浑然一体。其实,诗画初无二道,“画者,乃天地无声之诗;诗者,乃天地无色之画”。正因为王维的“泉飞藻思,云散襟情”,还有他精于绘画,把构图、色彩、疏密和虚实等手法融入诗中,以及他儒道皆通的渊穆大雅,使得他在中国绘画史和文学史上,皆成为居于绝顶的人物。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