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中国入境游,有新亮点
第14版:封面报道 2024-05-13

中国入境游,有新亮点

王仲昀

随着入境游热度攀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北京旅游,天安门广场最受外国游客青睐。

北京西客站挤满了正在候车的外国游客。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五成。

上海中心大厦安排小语种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不同国家的入境游客。受访者供图

国家政府层面是今年以来入境游迅速升温背后最主要的推手。

记者|王仲昀

2024年五一假期,民众出行游玩的热情高涨,全国多地景区再现“人山人海”。有一个新变化值得关注——外国游客变多了。

5月1日当天,北京天坛公园,熙熙攘攘的游客群中,一个“五颜六色”的英国旅行团格外显眼。原来,听说可以在景点体验换装旅拍,他们马上预约了这项服务,换上各色中式服装。在游客拍照打卡最多的“天心石”,这群身穿汉服的外国人一入场,便成为了焦点。好奇的游客拿手机记录了这一时刻,英国游客有些害羞,但难掩兴奋,开心地冲围观的人们招招手。

在广西桂林阳朔,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五一假期,这里有不少外国游客小团队。在阳朔的山水之间,他们骑行、攀岩,探访传统村落,甚至专程体验武术。

5月5日,携程发布《2024五一假期旅行总结》。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旅游订单增速高于国内游。其中,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05%。免签政策带来的效应显著,中国单方面免签的12国及相互免签的新加坡、泰国,累计入境游客同比增长约2.5倍。

对于中国入境游逐渐升温的现象,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旅游管理系博士生导师何建民接受《新民周刊》采访表示,这是中国政府近来在推动入境旅游方面“系统政策的有效成果”。

入境游升温,散客和团队游各有所爱

回顾最新一轮的入境游加速恢复,可以追溯到2024年春节假期。

3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石泽毅介绍,2024年1月至2月,外籍人员入出境共计294.5万人次,环比增长2.3倍,恢复至疫情前的41.5%。

作为上海中心大厦商务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对几个月前的春节假期客流量印象深刻。李强记得,春节期间天气晴好的日子,上海中心的门票都迅速售罄,大厦118层和119层观光厅有许多境外游客身影。

“统计数据显示,当时近6%的游客来自境外。这个数字到了3月,已经上涨到8%。截至‘五一’假期之前,境外游客占比已经达到14%。”李强告诉《新民周刊》,景区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已几乎恢复到三年前的同期水平。

自2024年春节以来,李强和同事们经常忙碌在上海中心大厦一些客流量最大的地点。据他介绍,此前境外游客以港澳台和日韩为主,而目前的境外游客的客源地则变得更加多样。“除了日韩和东南亚客流一直较为稳定,我们发现欧美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游客越来越多。其中,俄罗斯游客的占比相对突出。”

5月6日,在上海中心观光厅售票处,记者见到了来自俄罗斯的瓦莱利(Valerii)一家人。瓦莱利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在前一天到达上海。6日上午,他们一家人先去了豫园,下午来到这里,准备打卡这座中国最高楼。“虽然现在距离我们到达中国才过去一天,但我们感觉非常好,这里的人都很友善。”

除了国籍分布更多样,来到上海中心的外国游客还有一个特点——以散客为主。五一假期,李强在大厦观光厅见到一对法国夫妻带着5个孩子来沪旅游,也遇到了14个结伴而行的西班牙游客。

5月6日是五一假期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不过来到上海中心的外国游客依然随处可见。一位头戴棒球帽、留着长长的胡须的年轻小伙,刚刚在几分钟内搞定了大厦观光厅的门票。小伙名叫拉斐尔·帕拉·阿隆索(Rafael Parra Alonso),来自巴西圣保罗。几天前,他独自一人从圣保罗出发,来到上海旅行。

拉斐尔告诉记者,自己工作的公司与中国一直有业务往来,但自己从未来过中国。直到这一次,终于有机会来领略和巴西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拉斐尔觉得同样是大都市,上海和圣保罗截然不同,“上海的马路很干净。我走着走着,看到这里非常非常高,就决定过来看看”。

在上海中心大厦,像拉斐尔这样的外国散客还有许多。而在距离上海1300余公里外的湖南张家界景区,更常见的是外国旅行团。他们大多来自同一个国度——韩国。自2024年中国入境游快速恢复以来,张家界景区在社交媒体上被戏称“长满了韩国人”。

刚刚过去的春天,韩国游客和满载韩国游客的大巴车在张家界随处可见。根据湖南省文旅厅统计数据,这座常住人口近150万的小城,一季度迎来入境游客26.12万人次,其中韩国游客达10.51万人次,占比高达40.23%。有网友调侃,张家界从山脚到半山腰上,放眼望去都是精致的韩式妆容、韩式发型。看着韩国的大叔和阿姨摆出整齐划一、极具辨识度的拍照姿势,一不留神,仿佛穿越到韩国家庭剧片场。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韩两国旅行社历时多年共同营造的那句话——“孝顺父母,就送他们去张家界旅游。”

家住韩国安山市的郑巨焕曾经在中国留学。他向《新民周刊》证实了上述说法。据郑巨焕描述,送父母长辈到中国张家界旅游,在韩国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就叫作“孝顺旅行”。

张家界导游协会秘书长李平此前预测,2024年张家界接待韩国游客,将在2023年28万人次的基础上增长40%以上。

不仅仅是上海和张家界,中国还有许多地域迎来入境游客的迅速增长。边检部门统计,3月1日以来,已经有超过2.8万人次入境云南,比去年同期增长276%。在首都北京,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消息,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46.9万人次,同比增长3.1倍,恢复到2019年的67.2%。其中,北京环球度假区是最受境外游客青睐的景点。

多方合力,助推入境游升温

今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这一表述无疑对接下来我国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基调。

从2023年12月起,我国陆续开始对一些国家实施免签政策,效果显著。去年12月1日,我国对六国率先实施免签入境政策。1个月内,六国超11万人次免签入境我国。今年“免签朋友圈”再扩容,截至目前,我国已宣布对13个国家实行免签政策。此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更是扩增到了54国。

近一段时间以来,为助力入境游加速恢复,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出台“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在免签政策基础上,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也纷纷推出举措提振入境游,一些旅游企业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多方合力,为海外游客提供更便捷的美好中国之旅。

以张家界为例,2023年4月以来,当地政府、主要旅行社与航空公司积极推进韩国航线恢复,目前已恢复首尔、青州、大邱、釜山、务安等直飞张家界航线。对许多韩国游客而言,只需3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张家界。

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民航国际客运航线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1.0%。

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工作人员全面优化外籍旅客支付便利化环境,全方位落实单方面免签等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和措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2024年以来不断丰富入境旅游产品和特色商品供给,持续开发“北京新发现”入境旅游产品。

在上海中心大厦,由于境外游客的国籍分布更多样,意味着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强告诉记者,来自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他们当中一些人几乎不会说英语。针对新情况,团队一方面加强内部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上海各大知名高校合作,在游客到达高峰期安排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不仅能够指导游客预约购票,还可以介绍景点,为不同国家的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政府层面是今年以来入境游迅速升温背后最主要的推手。”何建民告诉记者,从免签政策的效应愈发明显,到增加国际航班数量,再到出海进行旅游推介、宣传,这些都是国家系统政策发力的成果。

采访中,何建民提到了一组数据:疫情前的2019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为14.62亿,国际旅游收入为1.487万亿美元;2023年,国际旅游业收入同样达到1.4万亿美元。在他看来,这组数据提醒世界各国,国际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公民一种重要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为广义上的旅游包含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1.4万亿美元还代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重要的外汇收入。这个市场是各国都想要去争取的,中国政府也无法忽视。”

除了国际旅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境外游客,发展入境游,还有更深远的影响。何建民认为,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都是国家大力推动入境游的动因。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入境旅游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中国有句古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没有什么比旅游更能让各国人民直观感受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入境游还有哪些“堵点”?

在此前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上,石泽毅表示,当前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还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入境游客支付难的问题确实存在。

不过对于一些提前做过功课的外国游客而言,支付或许不是最突出的“堵点”。拉斐尔告诉记者,自己早就准备好支付宝国际版,在中国付款不是一件难事。

线上预约购票进入景区,也让一些初来乍到的外国游客遇到困难。如今国内诸多文博场馆都将线上预约作为入场的重要条件。2024年4月,加拿大籍游客艾米到中国发现,不少文博场馆都要预约。他特意了解了预约方式,基本都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小程序预约,而要申请微信号需要将他的手机号进行绑定。一番操作让他感到复杂,打消了看文博馆的念头。为此,上海市人大代表周卫红呼吁,文博场馆预约系统应对接国际标准进行优化升级,以方便入境旅客畅行。

在上海中心,李强表示团队已经提前布局,通过和携程集团合作,打通了外国游客的线上购票渠道。换言之,外国游客甚至可以在到达中国前就通过专门的平台提前买好票。而针对一些不太会用手机的老年人,他们也在售票处设置了窗口,以支持特殊群体现场购票。

不过,对于意大利人伊斯科(Isik)来说,这些所谓的“数字鸿沟”正反映了中国的科技化。他说,在中国技术带来的便利几乎无处不在,渗透到日常生活各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各地几乎都是如此,“这种进步和统一的程度远远超乎我的预料”。此外,在中国旅游时,城市的绿化程度,同样令他感到惊讶。“我被这里树木和绿地的数量所吸引。中国的大城市不仅提供了广泛的现代机会和服务,而且还有整洁、方便的绿地,有一种宁静的美感。”

2024年以来,不少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旅游视频。在这些旅游视频里能够看到,手机地图软件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挑战。目前,国内两大地图运营商——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没有设置英文版中国地图,所以不少境外游客需要结合多个地图判断位置,比如苹果手机自带地图、必应在线地图、Rome2Rio网站等。

2023年,郑巨焕曾经到中国广州出差。当时,主流的地图软件只有中文,在他看来,这会让很多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国人感到困惑。他希望中国可以尽快推出一款全面、智能的英文版中国地图,让外国人更好地在中国畅行。

免签政策

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2023年12月和2024年3月,中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和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