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小体鉴宝 云听文化藏珍 上海运动员转战职场屡创佳绩
第A14版:上海体育/新闻眼 2020-05-25

小体鉴宝 云听文化藏珍

章丽倩

也许,物理距离会让我们与许多文化藏珍缘悭一面。也许,走马观花会让我们与展陈之物相见却未识。也许……还有很多种可能。生活中总难免遗憾,不过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再度来临之际,上海体育非常应景地推出了“在线云听”的新服务,让上海体育博物馆陈列室里的藏品们登上网络音频平台,以《小体鉴宝》的栏目形式,以邀请沪上著名运动员来“献声”解说的主打特色,吸引更多市民来共赴史海钩沉。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2分钟聆听

赴一场史海钩沉

她们是奥运冠军,也是展品解说员?5月18日,也就是国际博物馆日再度来到之际,上海体育·喜马拉雅政务音频推出了一档新的栏目,名为《小体鉴宝》。率先登场的两位冠军解说员都是女将,分别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冠军徐莉佳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冠军钟天使。

让优秀运动员来“献声”客串展品解说员,让市民不必出门,只需拿出手机便能对上海体育发展历程中的文化藏珍有所了解,《小体鉴宝》尽管还在试水阶段,不过据记者了解,相关工作人员那里已经大致列出了一份30多人的上海体育人名单,并在逐步落实中。每周一下午5点,栏目都会更新内容,届时会有更多的“解说新声”来与广大朋友见面。

考虑到《小体鉴宝》是上海体育·喜马拉雅政务音频中的一个栏目构成,所以在制作每一期的内容时,工作人员也充分考虑到了普通人的音频收听习惯,将单件展品的解说时间控制在了2分钟至2分半钟。

多元的切入点

找到最佳“代言人”

徐莉佳和钟天使,作为率先登场的两位“解说新声”,她们为大家介绍的展品分别是中国竞走运动员周余愚参加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时的“112”号码布,与钟天使在参加里约奥运会时所戴的京剧脸谱比赛用头盔。

在忆及中国与现代奥林匹克的缘起时,“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名字无疑是常被人提及的。不过,也许你并不知道,第一位在奥运会上收获奖项的中国运动员却是“上海制造”——在1936年于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上,上海选手周余愚在男子竞走比赛中获得了“最佳姿势奖”。当年周余愚参加柏林奥运会,胸前、背后各佩戴一张号码布,他的后人将其胸前的那张“112”号码布捐赠了出来,背后那张则作为极富纪念意义的遗物,传给子孙。

在英国索伦特大学攻读体育新闻播音专业的徐莉佳,虽然她与“112”号码布并无直接关联,但凭着在课堂上与课后实践中所积累下的对播音与解说的理解,这件展品由她来介绍,自有一番娓娓道来的味道。

在为展品找寻最佳“代言人”时,还有一种方式便是由本人来亲自解说。比如,钟天使便是为自己的京剧脸谱头盔“献声”。《小体鉴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从多个角度去为挑选出来的体育藏品匹配解说者,目的就是希望能用这份声音的力量,来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海的体育积淀与体育文化。

更丰富更联通

今年有望展厅扩容

南京西路150号,在西侧国际饭店与东侧永新广场的包夹下,这栋建筑从远处看未必显眼,但走到近处一瞧,却有“体育大厦”四个金色大字昭告着它与体育的匪浅渊源。而在《小体鉴宝》中已经登场或即将亮相的藏品们,正来自于体育大厦二楼的上海体育博物馆陈列室。

1843年11月,《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汇结为一股力量,将上海直接推入到了开埠时代。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西方的近代体育随着西方文化一道,以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为切入舞台,渐渐地在华夏大地上与本土元素中西互融,联手谱写出了一段中国近代体育史。为了能更好地记录历史、收藏遗珍、陈列展示、记忆传承、激励后人,2012年5月,上海体育博物馆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

受场地容量限制,即便会不时地轮流展示,市民们能在陈列室内见到的往往仍只是藏品中的冰山一角。不过,现在有好消息传来:如果顺利的话,待到今年年底时,体育大厦内体育藏品的展陈面积将得到明显扩充,所涉及的楼层也将从原先的二楼增加到一楼、二楼、M楼这三个楼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