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王珊珊在本届亚洲杯奉献了领袖级的表现
王珊珊获得亚洲杯MVP(最佳球员)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吴钧雷
女足亚洲杯半决赛,中日之战,第118分钟成为胜负的转折点。在中国女足陷入绝望之际,一个前场任意球机会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张馨连续送出两脚传中,终于找到了处在前点的王珊珊。中国女足的队长,亲手将中国女足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本届亚洲杯,王珊珊始终保持着出色、稳定的发挥,是唯一在四场比赛中都取得进球的人。她能攻善守的特点与不屈不挠的特质,确实是队长的最佳人选,也称得上最能代表中国女足精神的运动员之一。
我自豪,我骄傲
拿到胜利很自豪,这是我的第一个亚洲杯冠军,对于中国女足来说这是新的开始,通过女足亚洲杯,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拿到MVP(赛事最佳球员)对我很有意义,这是对我付出和努力的肯定,感谢队友和教练的支持与帮助。”
王珊珊出生于河南洛阳,算是年龄最大的“90后”了。亚洲杯期间,也就是1月27日,她刚刚度过自己的32岁生日。
如果从小时候聊起,王珊珊最初接触的并不是足球,而是排球。当时,她在洛阳就读小学将排球视为传统体育项目。王珊珊是校排球队的一员,但因为体育老师很喜欢踢足球,所以足球反而成为了排球队的热身项目,这也是王珊珊开始接触足球的初始。
在小学阶段,王珊珊就展露了突出的运动天赋。学校运动会上,她擅长跑步,无论是短跑、长跑,成绩比男生还要快。不过,由于身高不足,王珊珊很快不再适合排球项目,但体育老师十分珍惜她的运动天赋,经过和她父母的商量后,一起决定将她送入洛阳当地的足球训练基地。在那里,王珊珊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足球之路。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从洛阳到北京,再到天津,王珊珊一步一步进入职业球员的轨道。凭借在天津女足的出色表现,王珊珊在2011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女足国家队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那之后,国家队的大门向王珊珊敞开。
2012年的东亚女足四强赛,王珊珊就迎来了国家队首秀,第一场替补上阵,第二场直接进入首发名单,两场比赛打入三球。当时,王珊珊凭借出色的表现吸引了很多记者的目光,但是在混合采访区,她一看到前来采访的记者,就溜进了大巴。直到后来在领队的安排下,她才终于面对着镜头说话。
两场比赛有三球入账,其实是很好的表现了。但是,王珊珊在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不足。面对第一次首发,王珊珊觉得自己并没有在90分钟内贡献更多的进球,临门一脚的能力有所欠缺:“我确实有点着急,因为太想进球了,反而踢得不是很好。其实正常发挥的话,应该还是能进很多球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随着韩端、马晓旭等老将逐渐淡出国家队,王珊珊慢慢坐稳了主力前锋的位置。2015年,她第一次代表中国女足征战加拿大女足世界杯,并有两粒进球入账。其中的一粒进球,帮助中国女足在八分之一决赛中战胜了非洲劲旅喀麦隆,进军世界杯八强。
直到如今,王珊珊仍然是中国女足在锋线上的不二人选。虽然年龄偏大,但是她依然保持很高的进球效率。面对弱旅时,梅开二度、帽子戏法已是家常便饭;迎战强敌时,她依然是攻城拔寨的头号人选。
自始至终,王珊珊都是一个专注于足球的人,专注于自身的表现,专注于打破对手的防守。多年来,她接受的采访不多,主要是性格所致,不愿意说太多话,更愿意用行动去证明一些事情。但是在每一次采访中,她都保持着对于中国女足强烈的自信。每当被问及下一场比赛的胜负,王珊珊总是给予肯定的回答:“我们一定会赢。”
在本届亚洲杯决赛到来前,王珊珊如是说:“如果能够夺冠,对于我们这个新团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也象征着成功的启航。”如今作为球队队长,作为前锋,胜利是王珊珊的期许,也是责任,是全力拼搏唯一目标。
前锋改后卫,她有经验
半决赛的“中日之战”,王珊珊被评为全场最佳,当之无愧。赛前一小时,当中国女足的首发名单公布后,恐怕连日本队都感到意外:此前三场比赛中进球最多的两名球员,王霜与王珊珊,一个因伤进入替补席,一个改踢中后卫。
大多数人都对这样的排兵布阵感到意外,但水庆霞对于这支球队的了解远比一般人透彻。事实上,王珊珊踢中后卫这一招,并不是水庆霞第一次用了。早在去年9月进行的陕西全运会中,中国女足以联合队的名义参赛,那是水庆霞第一次挂帅女足国家队。当时,她就让王珊珊改打中后卫,给出的理由是:“王珊珊有过踢中后卫的经历。“
其实,前锋改踢中后卫这件事,在女足运动员中十分多见。仅以水庆霞挑选的亚洲杯23人大名单为例,入选的后场球员中有娄佳慧、高晨、马君等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都是踢前锋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位置逐渐后移。
再以女超联赛为例,武汉女足作为联赛冠军,也有过让外援改踢中后卫的时候。在武汉女足对阵上海女足的比赛中,在射手榜上排名第一的外援塔比莎就突然从前锋线退至后防线,专门负责看守上海女足外援芭芭拉·班达,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老将改踢后卫,优势在于经验丰富,即使是客串一些位置,也能用准确的判断力来弥补身体素质方面的缺失。而王珊珊改踢中后卫,优势多了一项:速度。如今王珊珊已经32岁,但是速度是她在进攻端的武器之一。这个优势用在防守上,结合她作为老将的经验,确实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中日之战,正统中后卫李佳悦没能上场,很多人担心王珊珊和王晓雪的配合是否默契。事实证明,王珊珊的出现打了日本队措手不及,她用迅捷的跑位多次完成关键抢断,让日本队损失了不少有威胁的进攻。从排兵布阵的角度看,水庆霞作为主教练,真正做到了“人尽其用”。
90分钟内战平后,日本女足在加时赛中利用前场任意球的机会取得领先。但她们输就输在,不应该让中国女足也获得任意球的机会。水庆霞换上进攻球员发起最后的猛攻,而王珊珊也因为任意球的出现来到了对方禁区内,完成了全场比赛的第一次进攻,并收获了进球。
这就是王珊珊的威力,她不需要控球,但是具备一击致命的能力。在过去的一些比赛中,王珊珊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无球运动员。在球队向前进攻时,多由王霜在中路主导,分至边路则有张馨带球,王珊珊只需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跑位、抢点。本届亚洲杯上,王珊珊的进球大多都是这么完成的:她总是能在禁区内接到队友的传中,并利用脚下优势完成破门。
点球大战中,王珊珊作为第五顺位出场,亲手将中国女足送入决赛,为这场比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凭借攻防两端的全能表现,王珊珊无疑是中国女足在本届亚洲杯中表现最为闪耀的球员之一。
苦尽甘来是坚守的力量
1999年,以孙雯为首的中国女足是“铿锵玫瑰”精神的代表,在世界杯上拿到了亚军,这也是中国女足队史最佳成绩。一时间,中国女足成为了我国最受欢迎的体育代表之一,吸引了不少女孩子爱上足球。对于年仅九岁的王珊珊而言,当时的中国女足,逐渐成为了她努力的目标。
从洛阳当地的足球学校到北京的什刹海体校,王珊珊一步一步向着职业球员的理想靠近。但是对于王珊珊的家庭而言,女儿的梦想意味着不菲的支出,意味着更辛苦的工作。即使是在王珊珊进入天津女足二队后,她的收入十分微薄,还需要家里提供一些支持。当时,父亲在安徽做贩卖果蔬的生意,母亲则在上班之余做兼职,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要省着花。为此,王珊珊很少有回家的机会,只是为了剩下火车票钱。
苦尽甘来的日子总算到来:王珊珊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慢慢在国家队站稳脚跟,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成为了父母的骄傲。在2014年女超联赛中,王珊珊迎来职业生涯的大爆发,单赛季打入38球,一举荣膺金靴。自那之后,王珊珊终于有能力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家用了。逢年过节,她就会给家里带礼物,后来还帮弟弟在老家开了米粉店。
但是,由于女足在国内的受关注程度并不高。每当中国女足有了好的成绩,才会迎来些许关注。欢呼与掌声褪去后,一切又回到了老样子。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女足只有“铿锵玫瑰”这一个代名词,至于其他的,并不重要。直到如今,女足联赛的大环境仍然不尽如人意。
王珊珊也经历过俱乐部的变动,她所在的天津女足曾在2017年解散,后加入大连女足。如今她又回到了天津女足,虽然球队没能征战女超联赛,但王珊珊喜欢呆在令自己舒适的领域,努力踢球、努力赚钱,踏踏实实过日子,并期盼着一家人的生活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