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视障青年李云白:视野越来越近,征途越来越远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2-06-22
从南模学霸到创业精英再到志愿“大白”

视障青年李云白:视野越来越近,征途越来越远

周韵洋

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只能感知到光,他能做什么?他们的选择并不多。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披露,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视障群体人数接近1800万,他们的就业率不足30%,95%做的是推拿。

但李云白却创造出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作为一名视障人士,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留学归来后还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在本轮疫情期间,李云白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在抗疫一线默默作着自己的贡献。他说:“尽管走进了视觉上的黑暗,但何尝不是步入了另一片阳光之中呢?”

◆记者 周韵洋

南模学霸的修炼手册

在李云白的朋友圈里,有美食,有宠物,有旅游,有和小伙伴去“浪”的照片。微信他总是“秒回”。在没有见到李云白之前,从未感觉到他是一名视障者。

“我是从14岁起视力开始退化的,那是一个衰退的过程。一方面来说这个感觉很不好,就像面对着注定要毁灭的美好,看着它逐渐凋零却无能为力。但与先天的视障人士相比,我有更多的时间适应和学习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更认真地体验现在的生活。”在李云白的自述里,他曾这样说道。

李云白今年32岁,小时候的他天资聪颖,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时期就读于位育中学的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实验班,但到了初三,他的视力渐渐下滑,班里同学熟悉的脸庞开始变得模糊。父母连忙带他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视细胞退变,视觉神经正在慢慢萎缩。

在此后的时间里,李云白经历了从看见到看不见的过程。十年寒窗究竟有多苦,对于他来说,体会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中考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南洋模范中学,还担任班级的篮球主力。然而,到了高三,李云白的视力再一次下降,他已经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投篮也开始投不准,只能吃力地完成每天的学习。

这个佩戴800度近视眼镜视力仍然达不到0.1的小伙子,始终不愿意放弃学业。课堂上,老师对他很是照顾,将他的课桌安排在第一排的位置,而且板书会特意写到他的面前。李云白也努力想出各种办法应对黑暗。比如课堂上借助各种设备学习,使用DV机拍板书,再放大逐字观看。到了后期又依靠助视器、读屏软件、电子放大镜等适应视力的变化。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李云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华师大的哲学学士、上师大的电影编剧学士学位,并出国留学,取得了美国商业艺术硕士学位。不仅如此,他还培养出了广泛的兴趣爱好。高中时,还曾捧起过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篮球冠军杯,拥有同龄人中业余选手的最高水平。

“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

虽然成长的过程中比同龄孩子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李云白一直很乐观。他说只要能克服,这些都算不上困难。而究竟为什么这么坚持,他有自己的理由。

“在学习阶段,我听到最多的两个词,一个是‘不可能’,一个是‘不可以’。大家觉得你看不见,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曾经的李云白也担心过此后的人生会像眼睛一样失去光明。但是,父母日复一日的照顾和鼓励使他逐渐开朗自信,“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小时候的李云白,是个懂事乖巧的小孩。他的父亲是一名远洋海员,常年出海。正因为这样,他从小就有“我是大人,爸爸不在家,男孩子要照顾家庭”的想法,幼儿园的他就学会自己做早饭,还会把母亲的早饭一并准备好。

在得知李云白的身体情况后,父亲不再远行,在家和母亲一起给予他最温暖的支持。为了让李云白的身体能够更加强壮,应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困难,暑假期间,父母还为李云白报名了网球班,在40度的高温天气来回接送,上课时父母也在一旁陪伴,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残疾人有困难,健全人也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不是吗?”在李云白的记忆中,父母一直在成长道路上为他指明方向,这份不怕难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李云白,给了他追逐梦想的动力。

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

2014年回国后,李云白应聘到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负责市场部采购和亚太区新媒体运营。工作近两年之后,凭着一股子对创业的热忱、对梦想的渴望,在2015年底,他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立了一家文化艺术设计公司。

对于创业这件事,周边人一开始并不看好。李云白说:“大家都劝我‘你以为你比别人厉害多少’,亲戚朋友想让我找份安稳的工作,但我喜欢创业,喜欢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尽管有追求自我价值的信念,但回到现实生活中,李云白却四处碰壁:“因为我们是白手起家,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最初几个月,团队一度接不到任何业务。”

创业后的第一单生意是朋友介绍的,正巧有单位想要制作海报,李云白抓住机会,接下了这宝贵的一单,经过一次次设计制作,最终交出了令客户满意的方案。

而创业带给李云白最大的感受,就是更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板,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强项去比较。在团队合作中,视障人士也能发挥专长,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尽其所能。”

“尽管眼睛看不见了,但我的脑子还很好使,所以涉及到很多动脑子的活,我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李云白以自己的工作日常为例,由于他在管理、沟通与协作等方面比较有经验,因此主要承担着公司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后续的艺术设计工作则交给专业的设计团队,这样便能实现团队之间最大程度上的优势互补。

发挥优势 共同守“沪”

本轮上海疫情期间,李云白独自居住,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不仅如此,作为上海的一份子,他克服自身困难,主动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投入抗疫的第一线。“当时也没顾虑自己看不见能做什么,想着先上去了再说,总有需要我的地方。”

李云白发挥自身较强的统筹管理能力,详细地调研了小区的楼宇分布,将其分成5个片区,分别由片区志愿者负责内部的组织工作。

50多位志愿者在他的安排下被有条不紊地编入了秩序维护组、扫码组、信息登记组等各个小组,李云白成了来回奔忙的人群中“不变的后方”,成为了连接一个个志愿者的中心点,让78幢楼宇、4000多名居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序地完成核酸检测。

对此,李云白表示,“希望通过我的志愿服务,能让视障的朋友们认识到,他们可以发挥自己某一方面具有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也希望更多人看到和发现视障人士的社会价值。”

李云白还记得有次在地铁站迷路,原本有些无助的他向乘务员求助。乘务员扶着他走向目的地,那个声音对他说:“先生,请慢走。”

就是从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和那些“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很多障碍是观念上的,勇敢地迈出刻板印象,挖掘出自己的优势,视障人士也能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