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从心胸外科医生到悉尼地产开发商
第21版:新民海外 2019-11-24

从心胸外科医生到悉尼地产开发商

林文灯(右一)和他的建筑商老板在项目工地

林文灯与西悉尼大学医学院院长Annemaria

文/申蓝

人物名片

林文灯

澳大利亚福建总商会执行副会长

中澳医疗交流基金会主席

澳大利亚福建宁德同乡会暨商会会长

澳大利亚福建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

从心脏外科医生到房地产开发商,林文灯的每一次选择,都凝结着他的智慧和独到眼光。从当初闽东地区的贫困少年,到如今悉尼知名的商界人士,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他说,做任何事情,用心、专业很重要,不能靠歪门邪道。我只不过是坚持了这一点,而且,正好又赶上了中国的发展机遇。如今,他又致力于中澳之间的医学交流,包括在10年内每年资助两名家乡的骨干医生赴澳大利亚学习进修等。

1

27岁外科医生获邀赴澳进修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林文灯出生在福建省周宁县的一个农家。那是闽东地区的贫困山区,缺医少药严重。兄弟四人,他是老大。林文灯发奋读书,希望将来用自己所学为百姓解除病痛。16岁高中毕业,他考上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

大学5年,林文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1984年毕业前,正赶上全国医学院校的一次统考。如果成绩能进入前十,就可以挑选任何一家医院及专业。

当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是福建省最好的医院。凭借优异的成绩,林文灯如愿进入这家医院,经过3年外科临床实践,又考上中国著名心脏外科医学家石美鑫教授和任长裕教授的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赴上海深造。

名师出高徒,林文灯精湛的临床医术使他很快就得到业内的好评。每次做完手术,挽回了患者的生命,他心里便觉得幸福无比。学习期间,他同时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进行其博士课题《心律失常的冷冻外科治疗》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国这项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并因此收到许多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心脏外科同仁的工作和课题研究邀请。

1989年,澳大利亚著名心脏外科医生张任谦(Victor Chang)访问中国,在医院里见到刚刚26岁的林文灯,得知他年纪轻轻便已是心脏外科医生,既惊讶又赞赏。通过学术交流和同台手术,张任谦鼓励林文灯到澳大利亚工作,继续深造,重点学习心脏搭桥手术。

张任谦医生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是一位传奇人物。1984年,他完成澳大利亚首次心脏移植手术。1984年至1990年期间,他和团队共为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患者做过266次心脏移植手术,22次心肺同时移植手术以及6次单肺移植手术。不幸的是,1991年,他被一起枪杀案夺去生命。1999年,他在澳大利亚人民选择奖评选中,被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澳大利亚人”。

1990年,通过张任谦的邀请和担保,林文灯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悉尼,与张任谦同在悉尼圣文森特医院(St.Vincent’s Hospital)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1991年张任谦的去世,让林文灯深感痛惜,同时感念于他的培养,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唯有离开那个环境,才能重新振作。于是,他转换到北悉尼皇家医院。他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Vincent”,作为对那段经历的纪念。

当时,心脏搭桥手术在中国尚不普及,而在澳洲的林文灯每天要做两三例这种手术。他医学底子扎实,又勤学苦练,再加上年富力强,很快就在行业内树立起口碑,得到当地医学界的认可。粗略算来,那5年里,他做了2000多例心脏搭桥手术,没有出现任何责任问题。“不谦虚地说,我的技术当然不错。”现在已远离手术台的他,笑着回忆过去,然后看看自己的双手,眼神中有一丝不舍。

2

弃医从商,从“挖矿”到开发房地产

当年,在林文灯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以所学之长,报效国家,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为推动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3年,随着儿子的出生,为了照顾家人,林文灯只好暂时放弃了回国的打算。没想到,这一来,时过境迁,就在悉尼扎下根了。

1995年,林文灯在北悉尼皇家医院心脏外科工作时,为一位西澳矿业老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病人对他非常信任及感激,两人因此成为好友。有一次闲聊中,林文灯感觉这位老板心事重重。一问方得知,原来他正在为铁矿石的销路犯愁。一向古道热肠的林文灯打算帮帮他。当时他的3个弟弟正在中国经营钢材生意。多方打听,发现中国的很多钢厂也在寻找铁矿石。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联手开发西澳的矿山,并将西澳的铁矿石销往中国。

本来只是抱着帮忙的念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业余兼做生意的实践,林文灯看到中澳间经贸往来的前景,次年便辞去心脏外科医生职务,转入商界。并不只是机缘巧合,而是林文灯本身就是一位思维活跃,具有敏锐观察力,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又勇于挑战自我的人。

带领在中国的3个兄弟,林文灯开始了在商界的打拼。他立足澳大利亚,把西澳的铁矿石出口到中国,继而扩大到开发西非的金矿。2005年,当一些实力更为强大的同类企业投资澳大利亚时,他敏锐地“嗅”到风险,及时退出了矿业。

林文灯说:“我从事矿业的那个年代,正赶上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也没有我们的事业基础。中国的发展,是海外华侨华人的靠山。”

在悉尼采访林文灯时,按照地址,我无意中走进一个空旷的院子。看见墙上十分醒目的“T&R投资集团”的字样,一问才知,其实这就是他的公司所在地——是办公场所,也是他的家具仓储中心。

原来,这些年林文灯把事业的重点转向房地产,陆续在悉尼多个热门区域开发商住楼房,同时从事家具批发。公司在上海生产、组装卧室家具,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和珀斯拥有物流中心。他指着附近的Forty Winks家具公司告诉记者:“那里就有我们生产的家具。”

3

初心未改,致力于中澳医疗交流

从心脏外科医生到经商,当财富的积累完成以后,林文灯把目光转到了社团活动和公益事业。

2014年11月,林文灯在悉尼注册成立澳大利亚福建宁德同乡会暨商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使在澳大利亚的宁德乡亲能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乡情、亲情和友情,同时也希望乡亲们通过这个平台加强联系,增进感情,互帮互助。

是幼年时故乡缺医少药的伤痛,也是当医生时面对病人的责任,林文灯的医疗情结始终没有改变。他把对医疗方面的捐助,当作公益事业的重点。

2017年10月,林文灯带领西悉尼大学医学院院长及专家,与家乡宁德市签订中澳医疗交流进修合作协议。他捐赠10万澳元,作为启动资金,计划未来10年内每年资助宁德市2名医务骨干赴澳学习进修,希望带动、提高宁德市医务骨干的临床技术水平,推动中澳医学方面的交流。目前,首名宁德医生已在澳大利亚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

林文灯说:“这个交流的效果很让人满意,我感到欣慰。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绝对有非常好的前景。”

从福建到上海,林文灯开阔了眼界。从中国到澳大利亚,林文灯学习到前沿医学。澳大利亚在医学方面的研究一直很先进,比如胃病,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其成因是幽门螺旋杆菌,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而上世纪90年代这个研究成果并没有在中国得到推广。

“如果中澳两国医学界有更多更广的交流,可以减少多少病人的损失啊。”林文灯感慨地说。让他欣慰的是,现在中国的医院已经普及了这项检测。他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希望让更多资金参与进来,扩大中澳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与知识共享。

每次见到林文灯,他总是一脸笑容,神情爽朗。是那种看淡名利、看惯生死、历经大风大浪后的洒脱。他笑言,作为一个男人,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然后是要对家人负责,再然后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而我,都做到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