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调解19908件,联合惩戒689件,拥堵指数34.1……一串串数字在大屏上展示出来。前天下午,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式发布智慧网格化2.0。该区的网格2.0项目以“一梁四柱”为整体结构进行开发建设,打造统一的“智慧网格化管理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开展以公共安全为核心的“大平安”、以城市建管为核心的“大建管”、以市场监管为核心的“大市场”、以民生服务为核心的“大民生”这4大领域的智慧化信息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
作为网格2.0的核心与基础,“一梁”是智慧网格化管理平台,承担着数据汇总与研判的责任,如何确保精准无误地运行?秘密就在其左右“大脑”,由海量数据汇成的左脑被称为“智脑”,由网格力量所组成的右脑被比作“人脑”,两者融合下创造出徐汇“城市云脑”。
“智脑”,由海量数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汇聚到“城市云脑”,形成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截至目前,“城市云脑”一期的数据总量近3.8亿条。“人脑”则注入网格巡逻经验,徐汇通过“1+13+63+X”的网格管理架构,建立“1”个区级智慧网格化管理中心、“13”个街镇智慧网格化管理中心、“63”个对应的智慧网格化管理责任单元以及“312”个智慧网格化管理工作站,形成从区到基层村居社区的城市网格化智能管理协同体系。
靠着网格巡查,所上报案件和经验形成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快速派单处置流程,所有网格案件事项分为法定、商定、指定、智能4大类,其中指定类事项(即派单至人、可快速处置)占70%,大大提升了处置效率。不仅如此,工作人员可以凭借“人脑”系统对各类高发案事件作分析研判、协同处置,做到哪里有案件,哪里就有网格“处理员”。“城市云脑”凭借“智脑+人脑”的相互支撑与配合,推动徐汇城市网格化管理从“格中有人、人能管事”的1.0向“一人通全岗”的2.0阶段转变。
城市运行的是否顺畅、安全、有温度,这些都要靠“城市云脑”来指挥,检验“大脑”聪明与否,“四肢”的精准发力就是标准。
如何在看似稳定的环境中找到“危险点”,把其“扼杀在摇篮中”?在“大平安”板块中可找到答案。首先徐汇区对技术手段升级,通过智能摄像头、应用边缘计算等技术对重点路段、场所的人员和事件进行实时跟踪、预警,形成全区风险分色地图,实时掌握区域平安态势。此外,徐汇干警认真负责态度的“加持”又提升了城市安全系数,去年徐汇区“110”警情同比下降11.2%,报警类“110”总量同比下降19.6%。
除了城市安全,城市运行秩序也至关重要。涉及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等方方面面的“大建管”板块应运而生,“大建管”借助智能感知设备监控徐汇城市体征,推动问题的智能发现、闭环处置。如停车难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中心城区运用智慧手段挖掘潜力,提高车位利用率。以眼耳鼻喉科医院为例,医院内部没有停车位,徐汇通过“大建管”版块潜力挖掘,把太原路、永康路、桃江路以及周边小区的停车信息统一纳入到医院停车综合信息平台,再通过摄像机实时监控路边车位情况,并实时更新。开车就医的人可通过信息平台查看车位空闲情况,既节省了时间,车位的利用效率也提高很多。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