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青浦环城水系公园全线贯通 这个“鹦鹉螺”你见过吗? “大狐狸”雕塑回来啦 “八十八亩田”种下“稻梦空间”
第6版:郊野大地 2020-01-04

“八十八亩田”种下“稻梦空间”

——探访松江民宿001号

“八十八亩田”成为“松江民宿001号”

“八十八亩田”民宿外景

文/本报记者 杨洁 图/本报记者 徐程

吃“年夜饭”、听沪剧、写春联、做软糕……2019年的最后一天,松江区叶榭镇兴达村的老人们享受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这是乡村民宿“八十八亩田”专为村里老人举办的特别跨年活动。

就在上月,松江区首张乡村民宿经营许可铭牌发放,“八十八亩田”成为了“松江民宿001号”。这座民宿有什么独特魅力?它为什么能够成为松江第一家“有身份”的民宿?近日,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八十八”的秘密】

一座宁静的小院,几亩充满生机的良田,在诗和远方的田野,感受自然的袅袅炊烟……“八十八亩田”的田园风情如诗如画。

第一次探访“八十八亩田”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这里真的有八十八亩良田?

其实,“八十八”是“米”的拆字。松江大米是沪上唯一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叶榭是农业大镇,“八十八亩田”便主打米文化,因米而生、因米而兴。

民宿门口是一望无垠的生态稻田,另一侧是330亩的“稻香森林”涵养林,供游客休闲游玩;主楼一楼是“米食餐厅”,二楼是住宿,“春 耕”“夏耘”“秋 收”“冬 藏”的房间名别出心裁,再往上还设有会议室、活动室等,满足住客不同需求。

“米食餐厅”大堂一侧,一间古色古香的“叶榭软糕”制作室引人注目。新鲜轧好的松江大米,淘洗、浸泡,再晾晒、细筛,最后筛入蒸烙,辅以精细绵白糖和各色馅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软糕”新鲜出炉了。香甜软糯的软糕之外,晶莹剔透的米饭、热气腾腾的米糊……给人带来最质朴温暖的满足感。

【三产融合的愿景】

米香,也是农耕文明香。在“八十八亩田”负责人朱燕眼中,“这里不仅仅是民宿,更是‘松江大米’的体验基地”。

朱燕出生于兴达村,是土生土长的叶榭人。大学毕业后,她原本从事的是互联网与法律相关工作,收入颇丰。三年前,当时还在市区工作的朱燕把家乡的一袋大米送给同事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返乡创业的念头便由此萌生。“创业之初只有我一个人,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有十几个大学生了,这些年轻人热情又有创造力。”朱燕说。

团队的愿景是一致的——打造“松江大米”体验基地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朱燕告诉记者,“八十八亩田”打造的是三产融合的模式:一产,成立合作社,联合12个家庭农场主,共同推出“八十八亩田”大米品牌;二产,“叶榭软糕”等米食产品,传播美食文化;三产,乡村民宿助力旅游服务业发展。目前,“八十八亩田”已经建立了线上平台,整合更多资源,带动农产品集体销售。不久的将来,大米体验馆也即将建成,让更多人共享丰收喜悦。

“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我的梦想就是让家乡越变越美。”朱燕的动力也来源于此,“我们更多地是想探寻乡村振兴的模式,让松江大米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理想职业,最终希望农村变成一个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001的样板意义】

去年,松江区制定了《关于促进松江区乡村民宿发展的实施办法》,区文旅局、区农委、区发改委等10多家单位联合成立“松江区乡村民宿发展联席办”。十几位“店小二”联合受理、联合审查、联合踏勘,对取得联审通过意见的经营主体,给予办理相关证照。

为什么“八十八亩田”能拿到松江第一张民宿证?松江区文旅局副局长山文彩告诉记者,不仅因其“安全”“合规”“品质”,更在于它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自然村落资源和农耕文明,挖掘“松江大米”产业特色。

“我们也希望松江民宿发展中,不光是鼓励专业性的开发,也有更多本地农民参与进来。”山文彩说,“八十八亩田”项目可以与周边农民分享成果,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改善农村环境风貌,盘活存量资源,这些是松江民宿“001”号具有的样板意义。

未来,松江区将加快促进乡村民宿发展,打造既保持乡村传统风貌、体现当地生活特色,又能为市民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农副产品展销等旅游体验的民宿产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