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红十字会的帐篷
◆日本街头常见的“爱心募捐”标志
作为日本人,我经历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第一次是大学四年级时的阪神大地震,第二次是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
缺什么送什么,行不行?
阪神大地震时我就读于大阪大学,住在大阪,所以亲身经历了地震。震后第二天,我就进入灾区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救灾物资的分类、打扫清理等活动。当时网络还不普及,民众对地震损失、伤亡情况的了解都是通过电视、广播。听到这些信息后,很多老百姓出于救助同胞和表达爱心的初衷,马上把一些东西通过各种渠道捐赠过去,往往是听到缺什么就送什么。
但是,由于道路受损,这些东西本来要收到就很难。而且由于消息传递滞后和物品运送慢等原因,它们到达目的地时,可能已不是最急需的物资了。比如说刚开始需要水,但等民众送来大量水的时候,更急需的已经是别的物资了。另外,大量物资送达后,如何合理、平等地分配也是个问题。有些地方一下子收到很多,有的地方就很少。
在经历了阪神大地震并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救灾活动后,我看到,从全国各地送来的很多物资最后都变成了垃圾,真的特别浪费,也对不起大家的爱心。换言之,个人单凭爱心来捐赠物资,其实很可能反而给当地添了麻烦。
国家层面统筹减少浪费
2011年,日本再次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严重。当时日本媒体在告诉国民应该怎么捐款捐物时,还发布了一些捐款的方式和渠道,这方面宣传得较多。物资主要由国家及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来集中控制、管理。政府部门来组织各种物资,分配给各处灾民。日本国民参与救灾的方式,更多是作为志愿者来参与分配。这样也能做到较平等地分给大家。像阪神大地震时出现的救灾物资最后用不了的情况,到了东日本大地震,已经少了很多。
另外,在遇上重大自然灾害时,国家层面也会动用自卫队参与救灾。前期由不同县、市参与救灾分配所剩的物资,这时候由自卫队来统一管理和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个人邮寄面临两大问题
日本政府发表的一份报告书中提到,如果个人直接邮寄救援物资,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交通,也就是能不能送到真正需要东西的人手里。二是到底谁来分配、到底谁更需要这些救援物资,这些信息是捐赠物资的个人无从详细了解的。该报告认为,合理的做法是由国家、当地政府、官方机构及红十字会,还有一些非营利性质的机构团体,把准确信息发布给国民,按统一指挥来捐赠。
从速度和效率来说,我觉得官方是最佳的。在日本,民间的一些志愿者协会往往也跟官方亲密合作。我个人主张捐款,把钱交给可靠的团体或渠道,由他们来安排物资,更能紧跟灾民不断变化的需求。
黑濑道子(关西华文时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