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
自24日零时起,上海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大家熟悉和信任的“张爸”张文宏也说,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化生活了。
这怎么听都是个好消息。二级响应下生活将怎样正常化?不少朋友和读者疑惑蛮多。昨天,本报以三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如何正确重启日常生活100问》,从入境须知、隔离须知、上班、交通、餐饮、购物、文化、生活服务、就业、教育、居家、就医、养老等19个方面,分门别类地“细说”了如何安全重启日常生活。这100问,也可以网络查阅。笔者认真学习的“心得”是:该吃吃,该喝喝,看病探亲都可以,但防疫的那根神经,还是不能完全放松。
生活之所以可以常态化,这基于上海的治理能力,基于上海市民的自律意识。当下“防输入”的6个100%,为防疫上了“多重保险”,我们身后还有海关人员、志愿者、社区基层工作者在日夜坚守,毫不松懈。
神经绷了两个月,该松松了。之前许多人睡不好觉,但现在再焦虑到茶饭不思,和家人闹脾气,和同事“没法聊”,洗手强迫症洗脱皮,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超市回来,没必要啥都要消毒;自3月19日开始,上海已经恢复了70%的餐饮,出去吃饭完全可以;单位食堂“带走吃”也可以改“就地吃”了,但座位还需相对宽松;商场会取消测温,但口罩最好戴着;家政员来沪备案登记后,可以有条件进入;快递员之前就已有条件进入了,探亲访友可凭“随申码”;公园开放但暂时还要预约,上海范围内的跟团游已恢复……
“二级响应”阶段,不少情况还需公众更多了解、理解。比如,养老院现在还不能直接去探视,因为老人是易感染人群。比如,因为疫情全球范围内还在,每天还有一些输入病例及需隔离人员,无数工作千头万绪,需要配合的还得配合。再比如,企业复工复产后,很可能还面临各种困难,员工和“领头人”要一条心、一股劲,相互理解,共克时艰。
“二级响应”下重拾烟火,让我们学会在特殊时期以正常的心理和姿态从容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