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微
6月复工复产,有个好朋友请我去上海和平饭店观摩老年爵士乐队在爵士吧的复演,摇曳的烛光里,看到墙上海报写着“As time goes by”(时光飞逝),十分感动。疫情改变了一切。对所有人来说,日常生活的隐形压力就好像微生物一样,在常态的三餐一宿中漂浮着、作用着,不知道会不会在未来引发惊人的质变。日复一日的忍耐培植着不安,甚至令物理时间和我们的体感时间产生了巨大落差。这半年好像是极其漫长的,又好像过得极快。总缺少精确的词语,来描述这种复杂的对时间的感受。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了,会议的计划、出差的安排、家族节庆、婚丧嫁娶……新的秩序又被建立了起来,每日打卡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秩序会令人感到安心,就好像失序令人恐慌。殊不知,失序可能才是生活常态。我们热爱文学的人,无非是热爱以文学之名重新命名世界的权利,超越令人失望的日常生活,找到新的路径,探索命运演变的准确进程。
4月22日,英国企鹅兰登图书在官网刊登了Alice Vincent的专栏文章《为什么作家们也爱“动物森友会”》,很有意思。这是一篇将游戏与作家创作联系在一起的文章,我也在疫情期间沉迷游戏《动物森友会》,虽然我并没有仔细思考过游戏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文章里说,“自从新冠病毒袭击世界以来,数百万人一直在通过给人带来无限愉悦的动物森友会让自己忙得不亦乐乎。正如The To-Do List and Other Debacles的作者Amy Jones所说,我确实认为这个游戏和写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A Murder Most Unladylike系列的作者Robin Stevens说,“在我的书中,我对控制世界非常感兴趣。在谋杀悬疑小说发生的那种情节都经过作家非常严格的控制,只涉及对结果重要的人物和情节点,动森提供了同样的东西。”
我们会批评沉迷电子游戏的人过度依赖即时反馈,以至于对现实生活中缓慢、延迟的反馈失去耐心。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电子游戏给我们提供了心理学上的启发。人为什么可以在精神世界中重建热爱和信心,恰是因为游戏提供给我们标准的、有节奏的里程碑,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成就。点点滴滴成就的建立,又能点燃新的斗志。人是多么依赖被鼓励啊,大部分人的意志力,都是经由鼓励一点一点续上的,而不是一鼓作气永远处在燃烧的巅峰。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一步登天,获得快速的成功,不需要任何奖励。在游戏的世界里,经验的累积、危险的降临,都在严格的限制和控制中,不断引导我们忙碌、完成任务、获得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日常时间和游戏时间发生了交互,甚至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依恋。
一个著名的关于《动物森友会》的故事,来自于一位叫做“LoLieL”的玩家,他偶然打开了闲置的游戏《动物森友会》,发现已经去世的妈妈“留下的痕迹”。“LoLieL”的信箱里满是礼物,这些礼物都是“LoLieL”的妈妈送的。妈妈在去世前之所以沉迷《动物森友会》,只因为她想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东西来给儿子寄礼物。真实世界的妈妈的心意,带着时光流逝“As time goes by”的祝福,以“游戏”为媒介,焕发出时间和情感的强力,感染了很多人。
“妈妈”的礼物是动物森友会的规定设置。虽然“妈妈”是这个游戏中虚拟的不受玩家操纵的角色,但她寄来的礼物却非常温馨,许多都是手工制成。三个月来,我收到不少游戏里“妈妈”寄送的礼物,她常常说想念我。有时我会在游戏里戴上口罩跑来跑去,和朋友们打招呼,就像妈妈期待看到的那样,小时候那样。无形中,这也会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给妈妈回赠礼物,累积情感交互的“小成就”。
接受机器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的驯化,看似是大势所趋。疫情令我们逐渐习惯了线上会议、手机沟通,这不禁令人感叹人的适应能力如此强大。然而作为媒介的机器,不只有温馨和便利的面向。它的存在反而会一再提醒我们分离的现状和离别的往事。为什么作家们也爱《动物森友会》?我的答案是因为它提醒了我失去的简单快乐、简单友谊。它提醒了我“失去”的感伤和疫情培植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