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中国商飞公司的40余名青年,围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联合开展主题学习,共同体味“信仰之甘、真理之甜”。
在杨浦区,一场场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主题的党课在多个街镇举行:“人民城市”理念该怎么“悟”?回应群众关切该怎么“做”?一道道思考题让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加深认识。
“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在“四史”学习教育中,上海着力创新方法、形式、载体,增强“四史”宣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有声有色、出新出彩的宣讲活动,推动全市“四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初,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65位成员在全市范围内共完成主题宣讲约330场次,受众27万余人;各基层宣讲团队共开展“四史”宣讲约4400场,覆盖听众逾62万人。
结合线上线下扩大受众覆盖面
5月18日,上海召开全市“四史”宣讲工作动员会暨集体备课会,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同时成立。宣讲团65位专家,来自全市党校、干部学院、高校、重点社科机构、在沪军队院校以及市级党政机关、宣传文化系统的相关部门单位。
与此同时,上海构建起“1+16+X”的“四史”宣讲工作格局。除了1个市级层面宣讲团,16个区分别建立区级宣讲团,并鼓励有宣讲工作基础的部门和单位成立宣讲团。在区一级,“1+11+X”或“1+12+X”的宣讲工作格局也陆续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四史”宣讲矩阵在上海形成。
“‘四史’宣讲不是‘就史论史’,而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之紧密结合。”宣讲团成员认识一致:宣讲重在“读史明理”,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聚焦“关键少数”,“四史”宣讲深度融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市级机关各单位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以组织专题讲座、集中讨论交流、举行专题党课等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读史学史讲史用史。
扩大受众覆盖面,各单位积极运用网络和自媒体开展宣讲。黄浦区、徐汇区、嘉定区、松江区、崇明区、市经信工作党委等推出视频会议、云讲座。青浦区和奉贤区开展线下线上联动宣讲,让更多党员干部分享优质宣讲内容,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凝聚前行动力。不少单位还精心策划制作了一批宣讲微视频,内容精致凝练、表达生动活泼。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党课”
6月13日,龙华烈士陵园推出的“‘四史’学习教育学习路线”迎来第一批“学员”。依托馆藏的俞秀松日记,首场微党课开讲。龙华烈士陵园等15家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入选了“四史”学习教育首批场馆,在专家协助下开发现场党课,丰富宣讲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全市目前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有440处,有1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8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着力用活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讲得深刻、讲得生动、讲出影响。
各区各单位都在打造“家门口”的“四史”学习教育点和“行走的党课”。静安区开启了5条现场教学路线,串联区内红色地标。上海解放纪念馆和淞沪抗战纪念馆推出系列“四史”宣讲课程,从一件件无声静默的展品出发,讲述历史上的难忘时刻和英雄人物。
在“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团市委以渔阳里“微团课”为品牌,打造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还将开展“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推出一批反映上海“初心力量”的微党课、微团课等。
讲活身边故事亲近可感入人心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关键在“实”,重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上海“四史”宣讲着眼于此,注重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当好善作善成实干家。
从一片危棚简屋到优美的花园社区,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斜三基地率先采取土地批租方式推进旧区改造,被列为“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最近,黄浦区组织区委中心组成员来到斜三基地原址,参加“从斜三基地到海华花园”——“四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通过观摩、聆听、访谈,联系实际学好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市科技工作党委充分挖掘系统内资源,开发了《追“光”逐梦新时代,砥砺奋斗新征程——激光发展史与中国科学家奋斗历程》《“风云”变幻五十载,“慧眼”观天奔征程》等11个特色课程,启发党员干部群众擦拭科技报国初心,坚定创新超越使命。
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让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基层宣讲以亲近可感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青浦区结合当前基层文化生活需求,创作了《永不屈服的年轻灵魂——吴志喜》《草莓颂》等一批主题沪剧、小品、脱口秀和红色情景党课,形成配送清单,举办巡回宣讲。金山区充分利用“村村有村志”的资源优势,把村史纳入宣讲内容,激发爱乡爱国情怀。松江区启动“松江三人行”学习宣讲走基层活动,首期推出了12个系列三人组合,以讲故事方式诠释历史发展、激发奋进动力。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