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信心 家门口的“城市书房”来了 我破圈  你跨界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0-08-18

我破圈 你跨界

上海书展推动城市生活大融合

当朵云书院广富林店遇到《江南寻宅记》,一场沉浸式寻 宅奇遇发生了

思南书局分会站举办“致敬年代记 忆上海”主题展

海鸥牌120照相机勾起小朋友的好奇

身处徽派古建筑群中的朵云书院广富林店,系整体搬迁而来、保存完好的“明代高房”建筑;《江南寻宅记》则是古建筑专家阮仪三倾情推荐的科普绘本,首次用插画形式展现江南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当朵云书院广富林店遇到《江南寻宅记》,一场沉浸式寻宅奇遇就此产生。经过特别布置,书店将纸上所绘如实搬到线下,跟随“小小古建筑迷”民民和猫咪小美寻找各种线索,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古建筑细节处的满满典故。

赋能书店,延展阅读,更融合餐饮、旅游、文化消费等相关行业,2020年上海书展大力推动出版文化跨界融合,让圈里圈外满是书香。

1 树蛙 阅读空间在乡间

今年的上海书展和往年有一些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书店展位今年“驻扎”在8号入门附近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中。上海三联书店的展示区域足足占据3个白色帐篷,篷内集中展示了上海三联书店同树蛙部落和亚朵酒店“竹居”的合作,以树蛙为创作元素,包括版画、竹雕、胶带、徽章、仿真模型等文创产品外,还能看到两只真正的树蛙,栖息在玻璃缸中。帐篷外,为了体现树蛙部落的特色,上海三联书店的招牌特意从原本的蓝色变成了象征大自然的绿色。

从2015年在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合作开出第一家书店“旅行者的书房”开始,到之后的北京回龙观的“回+”书店、宁波的“筑溪生活”、上海佘山“山脚下的书店”……民宿中的阅读空间发挥着图书馆的作用,一方面上海三联书店精选的图书进入到乡村,另一方面阅读空间还可以集合作家、学者和编辑的文化力量,让民宿成为小型的文化中心。

2 阅读 不仅局限于书本

距离“树蛙”不远,世纪朵云旗下“朵云书院”也入驻了上海书展主会场的书店品牌馆,在书展现场带来“致敬年代 记忆上海”主题展,精选了2000余册上海主题书籍,分为上海文学、上海建筑、上海生活、上海历史四个板块,让读者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上海文化,传递上海精神。为了匹配“致敬年代 记忆上海”的主题,朵云书院的展馆本身也增加了“年代感”。比如读者能在展馆现场找到一个有点年头的木箱子,它是伴随了几代上海人成长的光明冷饮所提供的展品,见证了上海人的生活变迁。在上世纪50年代益明食品一厂刚成立的时候,工人们就是背着这样的木箱,到街头叫卖冷饮的,从此光明牌冷饮就成了上海人夏天不可缺少的味道。

更特别的是,在思南书局三楼的分会场展览中,除了上海主题书籍以外,还展出了插画师李丹创作的上海系列建筑插画——豫园城隍庙的大都会、照相机的白日梦、我偏爱的上海建筑、我偏爱的上海天塔——4大系列16幅插画,还有李丹的母亲用手绘形式记录的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读者可以通过展览,从书中读上海,从画中看上海。阅读一座城市,从来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3 商圈 不仅简单卖点书

书店在努力破圈而出,餐饮和文旅则努力跨界而来。“作家餐桌计划”就是今年上海书展上的一个创新活动。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沪上7家品质特色餐厅,跨界策划打造“作家餐桌计划”,通过实体餐桌和文化空间的拓展,加深融合文学阅读与美食的文旅体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这个活动代表着上海书展的一个新的着眼点:阅读是一项生活内容,同时又与其他生活内容相互融合,人们通过阅读追求高品质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除了进餐厅,今年上海书展深入对接全市约10个商圈和20个社区,扎扎实实进商圈,进社区。比如,位于长宁区龙之梦购物中心的分会场,结合商圈特质,设立“爱书游乐园”展区,通过轻松的游戏互动,推广阅读;徐汇区图书馆邀请戏剧学院教授担任走读主讲人,用文化名人和经典电影故事串起城市走读;徐家汇街道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旗下故事旅游广播,汇总徐家汇街道内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打造“听得进、记得住、玩得来”的红色内容和活动产品……

可以看到,书展不再是简单在商圈、社区里搞一些活动、卖点书,丰富的阅读活动真真切切与基层特定人群打通,在破圈,在助推实体书店及周边产品的经营复苏。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