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特约记者吴建勋摄
夏日的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青峦叠翠、竹海绵延,满目皆是清凉。平坦开阔的绿道串起乡村别墅、农业观光园和生态旅游区翠竹环绕,游客徜徉绿水青山,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湖州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谆谆教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正成为湖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余村用15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以践行“两山”理念,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生态逆转
近期,来余村游玩参观的游客多了起来。在村口那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下,当地导游向游客娓娓讲述这个小山村从“脏乱差”向“绿富美”蝶变的故事。往来游客中,不时有人驻足拍照。
20世纪90年代,余村是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红红火火的“石头经济”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曾高达300多万元,那时候在村民的眼里,石头是宝贝,矿山是金山。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严重时,村里终日黑雾冲天、粉尘蔽日。直到2003年,安吉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后,村“两委”开始关闭部分矿山及相关企业,村里环境才逐渐好转。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调研,对村里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高明之举”,并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那些年,余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骤降至20万元,大部分村民没有了生计。习近平总书记为余村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了余村人的信心和决心。”原余村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回忆说。之后,村“两委”带领村民封山护水,拆除溪边所有违章建筑,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工程,全面系统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环境渐渐恢复后,村“两委”又重新规划,将村子划分为生态工业区、生态旅游区和生态观光区,开始发展旅游业……2008年,余村成为安吉首批美丽乡村精品村。
转产转业
在余村东西走向的村级主干道上,春林山庄农家乐的黄底红字招牌十分醒目。作为余村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后创办的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如今生意红火。说起农家乐的发展历程,潘春林颇为感慨。他表示,当初没了矿山运输司机的工作后,他拿出全部家当,通过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开办了春林山庄。起初客人并不多,后来随着余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我就还清了所有欠款。”
同样转型吃上“旅游饭”的还有村民胡加兴。2005年以前,胡加兴在村里的水泥厂做过工,也在外创过业。2008年,他见村里溪水渐渐变清,便决定在余村搞漂流旅游项目。尝到甜头后,他又顺势办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搞得旺,日子过得才有奔头!”
15年来,像潘春林和胡加兴一样,从矿山上转到山脚下的村民还有很多。有的卖起了农产品,有的做起了乡村文创产品……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9598元。“从以前卖石头到现在卖风景,我们感受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也会回馈我们。”潘春林说。
如今的余村,百姓安居而“富美”。15年来,从生态觉醒到率先启航,再到加速蝶变。火热的旅游给余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让昔日的偏僻小山村一跃成为流金淌银的聚宝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余村接待游客达90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如今的近5万元。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