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小胖墩”问题不容忽视 读懂这“三件事” 广告
第3版:要闻/广告 2021-01-06

读懂这“三件事”

潘高峰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干了三件大事。

早上,总投资2734亿元的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下午,召开现场推进会宣布多项民心工程;晚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

这三件事,每一件分量都很重。用它们来开启2021年乃至整个“十四五”的新征程,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悉心谋划的,其中也蕴含着上海对建设人民城市的深刻理解——既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要创造高品质生活,更要实现高效能治理,三者都不可或缺。这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基调。

当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市转型,从来就不是三条平行的脉络,而是相互交织,互为一个整体。

比如,上午开工的64个重大项目,既有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创新项目和高端产业项目,也有事关社会福祉的重大民生项目。

下午召开的推进会,“民心工程”与“民生工程”一字之差,却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是践行党的宗旨使命的实际行动,也是“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重要体现,着眼于城市服务、功能、环境的整体提升,把民生需求转化为增长潜力,把优化服务转化为竞争优势,让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而“数字之都”的建设,更不是仅从技术和硬件设备上实现城市治理手段的提升,而是要“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中国人讲究新年新气象,也常用打响“第一枪”,来形容事业的起步开局。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连打“三枪”,大动作、大手笔频出,除了项目、工程和意见本身的意义之外,上海的干部群众还应当从中体会到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它仍将是大变局下,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挑战依然存在,前路绝非坦途。

岁末年初,随着气温下降,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又零星散发,全球疫情更是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的暴发状态,加上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回潮,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成为上海“十四五”开局的必答题。

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曾两次提到上海,一处是“黄浦江畔”,一处是“上海石库门”,充分体现了他对上海干部群众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的厚望期许。

过去一年的不易,让我们凝聚了共识,磨砺了斗志,锻造了伟大的精神,这是再出发的动力源泉。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这一切,注定我们越是面对风浪挑战,就越要逆风飞扬、有所作为。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用“开门三件事”,展现“开局就是决胜,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昨天,在新年首次季度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又提出“比学赶超”的要求,希望全市上下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

这种“谋定快动”的干事热情,“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正是为了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下好“先手棋”,跑出“加速度”,用奋斗赢得未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