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环保科普五行的前世今生 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创新算法破技术难题 上海期智研究院瞄准全球前五AI高地
第8版:科创上海 2021-01-06
用创新机制打造顶尖人才最向往工作地

上海期智研究院瞄准全球前五AI高地

本文图片由薛志明 摄

把一个瓶子抓起来,普通机器人都能做,但要连续把一块块积木叠高高,难度却很大。这需要“翻盘”传统算法,建立一个强算法平台,让机器人做复杂逻辑推理。吴翼就是带着这样的目标,做起了一只“科学候鸟”。近半年多来,他每周像钟摆一样往返于京沪之间,往往是走下清华大学的讲台,就直飞上海,赶到位于徐汇滨江的AITower。

2020年9月,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军的上海期智研究院落户AI Tower的41层,吸引了像吴翼这样的创新人才前来,“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做突破性基础研究”正是这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十年后,全球前五的人工智能研究高地,期智研究院一定有一席之地;全球最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向往的工作地,期智研究院一定是其中一个选项。”姚期智很有底气。

给AI人才搭建一流平台

在姚期智看来,中国有许多资质优异的学生,但缺乏进入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机会,所以他代表研究院立下“军令状”:瞄准全球AI最前端、最有创造力的项目;搭建AI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流平台。

吴翼,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领域发表的第一个通用算法maddpg,是该领域顶级学术会议近五年来引用率最高的文章。去年夏天,作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在职教授,这位90后科学家接受了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邀约,兼职成为研究院PI(学术带头人),并组建团队。“我们想做一个强化学习的算法和平台,实现通用的、泛化的人工智能,去解决一系列问题。”聚焦强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基础研究,短短数月,吴翼团队已有相关技术应用到建筑建构监测中。“我希望通过算法让机器人更智能,而不是按照人们事先预定好的程序运行。”

期智研究院成立不到一年,包括吴翼在内,期智研究院已汇聚了4位院士、20多位学者和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沪上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在人工智能、现代密码学、高性能计算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人工智能、物理器件与计算、生物智能等六个前沿研究方向,开展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并已产出十多篇高水平论文。

放开手脚跑出原创加速度

“第一年,我们就希望有一个比较惊喜的世界一流成果能够展示出来。”吴翼对团队实力充满信心,是因为期智研究院有着与众不同的引才之道。以招人为例,他在高校里只能招一名博士生,但在研究院他已经招了三名学生,并且都是全职研究员的身份,其中一位还是“学士后”。

“学士后”是期智研究院很特殊的一种设置,主要是给拿到国外博士就读机会但是近期不能出去,或者愿意推迟学业而做研究的人才,一个全职“学士后”身份,允许他们留在期智研究院做研究,也有较好的人才待遇。

市科委基础处处长宋杨告诉记者,期智研究院是一种新型研发机构,上海科改25条赋予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有别于传统事业科研机构的充分自主权,比如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并给予研究机构长期稳定支持。

从“0”到“1”,不仅要有创新头脑,更需松绑创新手脚。目前,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上海已布局了包括期智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脑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朱光亚战略研究院等在内的十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它们不约而同放开创新手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方向,提升上海的创新策源能力,跑出原始创新“加速度”。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