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塔拉瓦战役的油画
日军依托工事负隅顽抗
日军指挥所变成伤兵收容所
美军M4A2坦克误入日军堆放燃料桶的壕沟
身披蓑衣的日军狙击手躲在树上伏击美军
美军受困于滩头
美军陆战队员出发前饱餐战饭
美陆战队第1两栖坦克营C连3排的M4A2坦克登陆红3滩
◆朱京斌
两栖战被公认为难度最高的作战行动,1943年发生的塔拉瓦战役仍被各国军界视为该领域的“生动教材”。美军凭借火力优势第一次拿下日军坚固设防的岛屿,增强了反攻的信心,而日军凭借工事大量杀伤美军,觉得能够继续消耗乃至拖垮对手,似乎双方都觉得达到“预期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美日都犯下大大小小的战术错误,成为后人点评的谈资。
谢尔曼在哪里
当时,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已处下风,盘踞塔拉瓦的日军遭美军海空封锁,他们的武器以机枪、掷弹筒、九二式步兵炮为主,打步兵尚可,可碰到美军登陆常用的“破门锤”——谢尔曼坦克就没招了,而日军赖以反制的只有极少量九五式轻型坦克,但只能躲在暗处攻击谢尔曼侧面才能奏效。事实上,二战太平洋战场上,谢尔曼坦克就是日军的“噩梦”。
攻打塔拉瓦的第一天,美军特意调集了14辆M4A2型谢尔曼坦克,本希望打响“第一炮”,没想到一亮相就“哑火”了。原来,登陆战于上午9时打响,可直到正午时分发起第五波攻击,坦克才开始上岛,其中8辆安排在岛东侧的红3滩,6辆在西侧的红1滩。由于水文调查有误,美军登陆舰被水下的珊瑚礁阻挡,无法将坦克直接送上岸,坦克必须在1米深的海水里艰难跋涉,速度比乌龟还慢。
在红3滩,第2、3小队的8辆坦克才下水,第2小队就有1辆坦克卡在暗礁中动不了,接着一辆陷入弹坑,一辆被日军磁性地雷炸瘫,还有一辆被日军炮弹“围殴”,不得不后撤,第2小队宣告报销。再看路易·莱基中尉指挥的第3小队,11时50分,4辆坦克掩护美军攻击日军防御支撑点,一辆被自己人的俯冲轰炸机误炸,一辆被自己人山炮误击,一辆跌入日本人预先堆满燃料的壕沟中烧毁,仅存的一辆只好转移避战,进攻暂停。
而在红1滩,美军坦克的情况更糟,仅有2辆登陆,其余全卡死在暗礁上。14时许,两辆坦克在步兵81毫米迫击炮支援下,掩护步兵冲锋,但很快一辆被日军用燃烧瓶点燃,另一辆被日军坦克发射的37毫米炮弹连续命中,虽然打不穿谢尔曼的装甲,但有一发炮弹恰好打中炮塔座圈,把炮塔卡死,使坦克丧失战斗力。
结果,美军首批登陆的14辆坦克只剩1辆还能作战,导致登陆的官兵只能拿轻武器跟日军“争夺寸土”,造成巨大伤亡。很显然,这是美军未能摸清登陆场地形和排除水下障碍物所致。
“大脑”瞬间报销
登陆首日,美军只占据狭小的滩头阵地,勉强形成防御圈,且弹药不足,与海上联络也时断时续。此时,若日军夜袭,本就不擅夜战的美军很可能被赶下海。但让美军庆幸的是,这一夜平安度过,日军毫无动静。按理说,修建完备工事、制订整套防御方案的日军指挥官柴崎惠次不可能放弃这一“后发制人”的战机,但他为什么没做呢?原因很简单,一开战,他就被美军击毙,而他的死却是日军忽视通信导致的恶果。
当时,柴崎的指挥所用钢筋混凝土和钢板加固,外墙足有1米厚,只有美军战列舰用大口径穿甲弹直接命中才能击穿,而岛上的地堡也用椰子树干和珊瑚砂层层覆盖,美军舰炮只有抵近用穿甲弹才能摧毁。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于日军之前在侵华战场上从未遭遇强大炮火,日军只需战场有线电话就能保持指挥通信,迷信经验的柴崎也未将岛上的电话线深埋,不料美军登岛前持续数小时的炮火准备,将所有电话线炸断,自己只能让通信兵人力传送命令,随着通信兵伤亡殆尽,柴崎只能任由部下各自为战,而坚固的指挥所却“降格”变成伤兵的收容所。
眼见战况危急,柴崎清楚若听任孤立据点自主对抗,很容易被美军分割消灭,于是他冒险率参谋人员乘九五式坦克奔赴海岸,希望靠前指挥。之所以选择坐九五式坦克,还是因为日本军官在中国战场上得到“经验”,认为国民党军奈何不得的九五式坦克“安全无比”。然而美军的火力岂是国民党军可比,柴崎一行乘坐的坦克一暴露,就遭到集火射击,几分钟的工夫全都报销了。日军至此丧失“大脑”,仅3天就被美军各个歼灭。
继续犯错的两军
塔拉瓦战役短暂而惨烈,美军以死亡1696人的代价,全歼4600多名日军,美军名将尼米兹在战后第二天就上岛考察,专门要求复制岛上日军地堡进行攻击试验。经过总结,美军完善了后续两栖战方案,对炮火准备、登陆衔接、火力配备等进行重大调整,为日后夺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美军却忽视了坦克在最初滩头登陆中的重要性,加之后面的作战中,美军舰炮可以拔除大多数日军滩头阵地,使得美军从未把坦克当成重要的“登陆矛头”。在1944年欧洲战场的诺曼底登陆中,英军自行改装出可浮渡抢滩的谢尔曼坦克,并表示可以提供给美国,却被美军傲慢地回绝。于是,在奥马哈海滩上,美军被德军枪炮打得尸横遍野,而英军靠第一时间上岸的坦克快速抵近射击,摧毁德军火力点,步兵伤亡远低于美军。
再看日军,他们不是不想总结经验,而是无法总结经验。塔拉瓦战后,日军仅有12人被俘(另有134名朝鲜劳工),其余全被击毙,岛上发出的电报只说“敌人炮火猛烈,难以支持”,对美军具体战法没有提及。日军大本营只注意到美军在岛上遭受的伤亡,认为这种修建坚固滩头阵地的战法有效,便推广到各处,后来美军攻打硫磺岛,就相当于“放大版”的塔拉瓦战役。但问题是这些工事在美军舰炮和舰载机压制下只能被动挨打,多数时候“未战先亡”。直到硫磺岛失陷后,逃回日本的参谋人员详细解说美军战法,日军才放弃滩头作战的思路,在冲绳战役中采用诱敌深入,在内陆同失去舰炮支援的美军周旋,发挥日军步兵优势,迟滞消耗美军兵力和士气。但这一切为时已晚,冲绳失守仅数月后,穷途末路的日本被迫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