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尧
很多年前在“夜光杯”上读过一篇谈方言的文章,依稀记得文章提到了东阳方言中的“汗出喷天”,形容一个人因天热而大汗淋漓的样子,颇为传神。
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其方言属吴方言的一部分,但它呕哑啁哳难为听,即便是同属吴方言区的人也不容易听懂它。东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或者“雅言”,比如我们称“筷子”为“箸”(发音略有不同),请人帮忙、托人干活叫“浼人”,说“看”是“望”,说“很”是“甚”,等等。今天要说的是东阳方言里一句在其他吴方言里没有的表达方式。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或其他大人训斥不听话的小孩:“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总是记不住,就像是水浇鸭背!”“水浇鸭背”的表达方式很形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有经验:鸭子在水里游,背是不湿的,水经过鸭背很快就消失了,不留下任何痕迹。英语里居然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表达方式,这不免让我这个一直在学英语教英语的东阳人感到有些惊喜。英语词典里表明这是不算正式的表达方式,接近于我们所谓的方言。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词典里的解释是:(警告、建议等)毫无影响,不起作用;被当做耳旁风。记得有一年参加上海市高考英语阅卷,有个考生在作文里用了这句英语表达,旁边一位阅卷老师问我是否见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一见之下不由得大声惊呼:这可是地道的表达!
我们乡下还有一句类似歇后语的俗话:“黄胖搡年糕,吃力不讨好。”这句话在绍兴地区应该也流行,因为我曾在周作人的文章里见过,只不过他用的是“黄胖舂年糕,吃力不讨好”,仅一字之差。这句话用来形容或评价某些人的行为是颇为恰当的。乡下有一种病,称作“黄胖”,极似医学上所谓的浮肿病。病人胖而黄,表面看上去很健康,很茁壮,可就是浑身乏力,而搡年糕又是需要格外用力的活儿,年糕是用糯米制成的,很黏,用来搡的工具是石杵,有相当的分量。一个“黄胖”之人自不量力,去做一件力不从心的工作,其结果自然是“吃力不讨好”。于人于工作两边都没有好结果,吃力的是人,不讨好的则是人和工作。用周作人的话来说:这里人和工作两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老百姓的滑稽实在是十分可以佩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