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长毋相忘(篆刻) 你笑起来太迷人 书法 一张神奇的卡片 梁实秋的吃福 培根与植物 过去已去,专注前方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5-02

一张神奇的卡片

赵晓航

26年前,我不顾爸妈的反对,从一家国有银行跳槽到进驻上海不足4年的招商银行,在徐家汇支行工作。那时候,作为首家入沪的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当时刚在上海站稳脚跟,知名度不高,零售业务只能算是蹒跚起步,市民开银行卡,大多还是选择国有银行。

就是这时,一张神奇的卡片出现了。它就是我们招行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借记卡——一卡通。你也许会说,不就是一张普通的银行卡吗?神奇在哪里呢?

当时,“现钞+存折”是老百姓最主流的支付方式,随着政策开放和科技发展,“刷卡支付”才逐渐被国人接受。为解决长期以来储户携带多本存折不方便且缺乏安全保密性的难题,招行在业内首推“存款凭证卡”,也就是“一卡通”,将客户号这个先进的概念引入了中国市场,一举取代了传统的存折,掀起了中国储蓄服务方式的一场革命。

但是,人们一开始对此并不太能接受。“存折上数字清清楚楚,看着放心,卡里到底有钱没钱,我哪能晓得!”这是我面临的最多的诘问。再加上我们网点少,“一卡通”本身的功能也有限,推广特别困难。所以刚进去不久,我就跟着师傅挨家挨户“扫楼”“练摊”。一次次被拒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把一个新生事物植入别人的大脑是有多么不容易。

不过,我当时的领导最喜欢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每周上街宣传一次,每两周举行一次大型宣传抽奖活动。1998年,还开展了以“穿州过省、一卡通行”为主题的服务推广活动,所有同事不分岗位齐上阵,摆摊开卡,风雨无阻。招行一卡通的巨型车身广告也随处可见,连我们单位的几部中巴车也印满了,满大街跑。我妈说,你们这个样子,哪像在银行里做事的样子,跟人家搞推销的有啥区别!

我们把“摊头”摆进了地铁站,“地下开卡”的新潮流就是我们引领的;我们把在沪高校作为主要宣传阵地,每天开不到100张卡不收摊;回到单位,我们每人还要领50张信封带回家,逐一填写地址给客户寄信,介绍卡片功能,提醒客户尽快激活使用;加入银联后,沪上很多商店不认识“一卡通”,我们就两人一组,到最繁华的商业街向每位收银员一一介绍“能为我们招行的卡测试一下网络吗?”……

而奇迹,也在光阴不知不觉的流逝中诞生了:招行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发展成为现在的业内翘楚。其实,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奇迹呢?不过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而已。相逢是缘,相守为幸。也许,对于别人而言,眼前的“一卡通”就是一张普通的银行卡,于我,却是与招商银行相知相伴始终未曾褪色的青春啊。

26年前来这座城市念大学,觉得自己仿佛东渡扶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