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年轻的舞台 长三角演艺长牵手 浪漫展现“宝塔山”下延安精神 艺青春 让青年音乐家梦想成真
第15版:文体新闻 2021-05-06
上芭原创芭蕾舞剧明晚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浪漫展现“宝塔山”下延安精神

《宝塔山》排练照 本版图片 记者 郭新洋 摄

你想象中的延安什么样?当年都是什么人最先奔赴延安?他们是经过怎样的体验,才在那里找到了人生的理想、确立了毕生的信仰?在上海芭蕾舞团创排芭蕾舞剧《宝塔山》的最初,年轻演员们的心里也曾有过这一连串的问号,经过实地采风、史料学习,他们懂得了大半个世纪前那一群年轻人的选择。正如主演上芭首席明星吴虎生所说的:“我的角色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是千千万万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爱国文艺青年,尽管在时空上我们相距甚远,但在舞台上演绎明华这一角色时我和他们是一体的。”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以及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剧目,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将于明晚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舞剧用芭蕾独有的艺术形式回应时代提出的精神命题,带领观众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如果说延安精神是《宝塔山》的核心,那么“青春万岁”则是最直观的感受。相比去说一个具体的故事,总导演刘立功仅仅抓住芭蕾舞独有的浪漫表达,通过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舞段去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与事。

《宝塔山》的整体风格诗意而浪漫。从男女主角出场时的华尔兹,到爱国青年们抵达延安参与劳动时热火朝天的“开荒舞”,从优雅轻快的“纺车舞”,到欢天喜地的秧歌舞,整部芭蕾舞剧贴合不同的场景和剧情融合了多种样式的舞蹈,让观众穿越到宝塔山下的峥嵘岁月。浪漫的氛围也同样呈现在舞美设计以及服装道具中。

《宝塔山》自筹备建组到呈现于舞台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仅案头工作就一年几易其稿,剧名也从《宝塔山下的秧歌》到《宝塔山下》,再到《宝塔山》。宝塔山是心中的灯塔,曾指引着无数人找到理想的方向,在奋斗之路上努力前行。

团长辛丽丽认为,创排《宝塔山》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对革命前辈满怀敬意,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以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为切入点,描绘他们追随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青春、坚守初心的故事,我想,通过上海芭蕾舞团艺术家们的演绎,舞剧中文艺青年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浪漫的革命情怀和扎根人民、艰苦奋斗的时代热情,一定能引起广大当代青年的共鸣,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