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竹林微思 朝暾 别人创业买房,我创业卖房 想见,看见,听见 丙安,吹响四渡赤水的前奏曲 吴劳和海派翻译家
第17版:夜光杯 2021-06-09

吴劳和海派翻译家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李景端

上海译文出版社老编辑、著名翻译家吴劳先生已经离开我们8年了。近日整理书信和相册,翻出了多封与他的通信与合影,不禁又勾起了与他相交的往事诸多回忆。吴劳是苏州人,每次听他聊天时的一口吴侬软语,那声调,那委婉,简直是种“享受”。因为与他是翻译编辑同行,所以每逢去上海,总难免抽空约他会晤小坐,聊天的内容,当然少不了多是与翻译有关的事。其中印象较深、也是至今首先想到的是,邵洵美家中每周下午茶海派翻译家聚会的趣事。

上海解放初期,原圣约翰大学外文系有一批毕业生,应当时国家外事工作的需要,北上参加了“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到1952年前后其中有多名苏沪籍学员又回到了上海。这时正时兴翻译介绍苏联和东欧文学,这些“劳大”归来的学员,就成了福州路许多私营出版社争相寻找的译者对象。因为那时莫斯科出版有一本英文版的《苏维埃文学》月刊,所以许多学英文的人都可以从中寻找翻译的版本。

据吴劳回忆,从1952年起,热情好客的上海文人邵洵美,通常每周都会在家里举行一次下午茶。参加的人并不固定,自然都是文化翻译界人士。其中经常参加的,除吴劳外还有:《傲慢与偏见》、《十日谈》的译者王科一,莎士比亚剧作译者方平,《铁蹄》译者叶麟鎏(鹿金),《简爱》译者祝庆英,《自由之路》译者范之龙,《公民汤姆·潘恩》译者徐汝椿,此外还有王永年、陈良廷、朱曾汶等多人。

吴劳说,每次聚会常是邵洵美坐在当中,其他人分坐两侧,邵夫人则殷勤招待,然后倚在邵洵美身后微笑注视众人。茶会上除交流彼此的熟人挚友信息外,主要谈各人的翻译动向和心得,有时提出某个疑问,大家也会畅所争执,直到取得或接近达成共识。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上海翻译家,对翻译事业及翻译学术如此热心的执著和研究,使他们的译作无形中形成了某种近似的风格。再加上与上海翻译界有着密切渊源的傅雷、朱生豪、傅东华、冯亦代、董乐山、施咸荣、李文俊以及俄文的草婴、法文的郝运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成就,从而造就了“海派翻译家”这样的群体。其中如草婴等多位,更成为我国职业翻译家的先驱人物。“海派翻译家”无疑在我国文学翻译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今天,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我们的翻译家不但能将海外名著翻译成中文,还能把我们文学、影视、戏曲中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各国语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啊!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更多优秀、年轻翻译家的加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