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卡车进出运料
原先放置在场地上的传送带 资料照片
位于村民宅基地的空地内、毗邻河道旁,竟搭起一座混凝土制砖作坊。2年多来,噪声、粉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搅得周边居民不得安宁。在环保部门跟进后,目前情况如何?记者跟随环境执法部门,来到了金山区亭林镇楼牌村1131号。
制砖作坊寄居宅基地
记者来到现场后看到,一块建有3层楼的宅基地映入眼帘,屋前屋后留有大量的空地,到处都是残砖碎石。在坑洼不平的石子路上,不时能发现大型车辆压过的痕迹。记者来到后屋处,只见白色的墙壁已被染成一片灰黑。场地还紧挨着市级河道紫石泾。有村民说,原先,一墙之隔就是一座混凝土搅拌作坊,每天从早到晚发出隆隆噪声,吵得人睡不着觉。搅拌站释放出的粉尘漫天飞舞,让周边村民睁不开眼睛。
金山区生态环境局三中队中队长肖秋懿告诉记者,宅基地后屋处因为树木和后屋等遮挡,用于摆放混凝土搅拌设备,十分隐蔽。料筒就紧挨着房屋3层楼窗户,将墙壁生生熏黑。
“该单位在砂石堆放、混凝土搅拌、制砖等环节未采取抑扬尘措施,砂石露天堆放,未配套环境治理设施,且场地上有大量积尘。”肖秋懿表示,该场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用于混凝土加工的面积将近20平方米,其余面积则用来堆料、送料等。
该单位主要从事混凝土预制件生产,在查勘现场后发现,搅拌站扬尘、油污等污染严重。执法人员当场立案,并约见负责人,要求拆除设备停止生产。同时,要求亭林镇环保办跟踪此事。
“拉锯半年”清退场地
在谈及清退这家“黑作坊”的经历时,金山区亭林镇周栅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周慧俊感叹“实属不易”。
“去年年底前,我们就发现了这个情况,上门给房东做思想工作。但是,房东拒绝开门。”周慧俊坦言,这其中还是利益“作祟”。“像我们村里类似的宅基地,一栋一年的租金才不过4000元,房东租出去做混凝土制砖,一个月的收入就将近1万元,在利益面前,他肯定心动了。”
“但是,他的钱袋子鼓了,周边老百姓的‘小日子’苦了。”周慧俊表示,村里两委班子还发动了房东的亲朋好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同劝说。最终,在村委干部和镇、区两级的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上门—被拒—劝说”后,今年5月初,经过多方努力,房东答应将清退租客、清空场地。目前,场地内堆积的垃圾也已清除,周边环境得到了改善。
对于整治后的长效管理,周慧俊表示,村里的网格员、巡逻员和志愿者都会定岗、分时段来场地附近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村、镇、区环保部门。
三级监管防止“回潮”
眼前的扰民噪声、粉尘被清除了,但以后房东会不会又将场地租住给其他人,继续污染环境?对此,金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军表示,金山区实施“环保三级监管”,即村里发现、镇里检查管理并整改和区里执法的模式。“在执法的同时,区镇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跟踪复查,盯办信访,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治标更治本。”
刘军坦言,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很容易暗藏“污染源”。对于此类问题,由建管委牵头,交通委、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生态环境局兜底。今年以来,金山区生态环境局共接市民投诉47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6.4%,老百姓的满意率也在提高。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