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往南,也有戏曲人家 致敬,白色恐怖下的《红色特工》 传统戏曲登上高科技舞台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1-06-21

传统戏曲登上高科技舞台

宛平剧院后天开幕演出

宛平剧院大剧场全景 本报记者 郭新洋摄

观众大厅

剧院内的旋转楼梯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处处有舞台、层层可观演!寸土寸金的上海内环高架旁,原有的宛平剧院历经5年“脱胎换骨”成功升级。6月23日,这把外型雅致、内含乾坤的“中国折扇”将缓缓打开,清风徐来,传送的是绵延数百年的中国传统戏曲之声,也是与“扇”同音的“善”字寓意的吉祥美好。届时,来自京、昆、越、沪、淮、评弹等十大剧种的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获奖艺术家也将联袂登台,演出拿手好戏。

1 “螺蛳壳里”的“戏曲之家”

在占地面积不增加的基础上,经过5年改扩建的宛平剧院,使用面积比1988年初建时扩大了3倍,如今是拥有地上5层、地下3层的专业戏曲剧场。

真正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上下八层空间里,集合了一个996座的大剧场、一个262座的小剧场、一个有可收纳式座位209座的“戏·聚”演艺空间、一个含40座杜比全景多声道电影厅的影音体验中心和一个专业排练厅。不仅如此,主持此次宛平剧院改扩建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徐风自中国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不同观演区的错落叠放,整体聚拢向内的开放格局以及中国园林式复合空间体验,让观众移步换景,坠入轻盈戏曲之梦。

诚如在宛平剧院改扩建之初,总经理夏天所畅想的:“大剧场里能演戏,小剧场或是演艺空间里能搞探索和创新,也能让爱戏之人步入体验,电影厅可以播放戏曲电影……让宛平真正成为‘戏曲之家’。”

2 25块升降台“乾坤挪移”

传统戏曲演出,舞台换景是个大工程。传统舞台升降台条块比较大,当需要换景的时候,受到影响的区域也比较大。为节缩换景时间、解放舞台空间,宛平大剧场的舞台升降台被化整为零,分为25块,且能如波浪般起伏。

25块升降台能营造出几何级的舞台空间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自如切换,而来自国际一线品牌的灯光、音响,配合65套全电控可编程升降吊杆,营造出一种科技感、梦幻感。徐风直言:“让舞台更灵活,演员的表演空间会更大,换景的间隔时间也会变短,演出的流畅性更强。”

据悉,宛平剧院目前的舞台在全国升降台最多,既能满足传统的戏曲表演,也为将来剧目创新提供了硬件支撑,极大程度契合了新编剧目的制作要求。

3 名家齐聚开幕演出季

将于6月23日当晚拉开帷幕的“恰是百年风华”——宛平剧院开幕演出季汇聚众多戏曲名家,届时,这一聚焦传统戏曲的高科技舞台,将充分调用新建舞台的科技性、多功能性,展现国内先进戏曲剧场的风采。

开台表演特邀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的“三奖”戏曲表演艺术家联袂登台,以“恰是百年风华”为主题,分设“时代回响”“经典重现”“继往开来”三个分主题,观众不但能欣赏到京剧《换人间》、昆剧《紫钗记》、越剧《山海情深》、沪剧《敦煌女儿》、评弹《枫桥夜泊》等本地戏曲佳作片段,还能一睹黄梅戏《墙头马上》、扬剧《武家坡》、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地方戏曲风采。而开幕演出之后,沪剧《一号机密》、昆剧《牡丹亭》《狮吼记》、滑稽戏《悬空八只脚》等大戏也将陆续上演。

本报记者 朱渊

宛平剧院开幕演出季(部分)

开幕演出

6月23日19:15

沪剧 一号机密

6月25日19:15

昆剧 牡丹亭

6月28日19:15

昆剧 狮吼记

6月29日 19:15

越剧 山海情深

7月1日、2日19:15

滑稽戏 悬空八只脚

7月6日、7日19:15

京剧 乌龙院

7月16日19:15

京剧 铡美案

7月17日19:15

淮剧 寒梅

7月23日19:15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