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十七年,中国姑娘“闪耀”德国顶尖工商会
第21版:新民海外 2021-06-21

十七年,中国姑娘“闪耀”德国顶尖工商会

李维(中)将中国企业捐赠的抗疫物资送达德国企业

李维在施瓦本工商会

文 沐熙

人物名片

李维

德国施瓦本工商会亚太区总负责人

WM匠人岛商舍创始人

在德国,初次见到李维的人,都会觉得这位身材娇小的女子很像那种从氤氲水乡出来的江南才女,但一经接触,就会发现,她说话办事果断干练,执行力极强,有着地道天津人的飒爽阔达,而且似乎总是有使不完的精力和新想法。

作为德国施瓦本工商会中国中心和亚太区总负责人,李维专注于中德投资商务17年,是资深企业咨询专家,曾经为上千家德国企业提供中国经商咨询。她还把自己多年的经验集结成德语专著《Gesch覿f t l i ch in China》(行商中国),于2005年出版发行。

德国工商总会是由全德79个独立的工商会联合组成的经济机构。根据德国相关法律规定,所有德国境内企业(除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农业加工业外)均必须加入德国工商会。工商会在德国承担着大量的公益任务。而德国工商总会是360万德国企业的最高发言人。李维所在的施瓦本工商会是全德国排名前十的工商会。而李维,是全德国近80家工商会系统中唯一的中国人。她还创办了“匠人岛商舍”,以企业访谈为主线,并聘请专家开设在线课堂,同时为中德间技术和服务交流提供对接平台。

1

28岁辞去法院“金饭碗”求学德国

高考时,她选择了法律专业。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全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天津某区人民法院。当时的法院工作,是大家眼里的“金饭碗”。只要沿着这条职业路径一路走下去,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长、庭长乃至院长,前途可期。然而4年的法庭工作,李维比常人见证了更多的世态变幻。她想要有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内心的疑惑寻找答案。

当时,她的家人恰好跟德国一家公司有技术往来,言谈间对德国制造多有赞誉。加上对德国法律体系的兴趣,诸多因素让李维锁定德国作为留学深造的目的地。李维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一边着手准备留学申请。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不到半年,就如愿得到了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的入学许可。

28岁的李维,在法院工作的最后一天,加完班,在桌上留了一张纸条:“再见了,法院!”这一走,便是20年,故乡成异乡。

当时在德国攻读法律的中国留学生,大多选择的是一条需要耗时近十年的漫漫求学路,重新从本科开始,一直学到博士,然后再花费数年通过几轮法考,才有可能拿到执业律师资格。但李维的想法很实际很直接,就是要尽快获得学位,并努力真正融入德国社会。所以即使有时候会孤独,会想念中国食物,她还是选择远离留学生和华人圈,尽可能多让自己与本地同学交流,用并不熟练的德语去与当地人交谈。

2000年前后,网络还远远没有盛行,无法获得如今天一样充分的资讯。李维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仔细观察身边德国朋友、同学、师长们的各种生活细节和文化习惯。她觉得文化融入,不仅仅是语言的掌握,还包括更多生活方式的融入,小到茶包的选择、握手的力道、说话眼神的习惯,大到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处处需要用心去学习体会。这也成为了她多年来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至今,她依然会时不时总结复盘各种文化融入的心得,将自身的中国文化背景和周遭的德国文化更好融通,各取所长。

2

自荐进入德国工商会,专注中德投资

硕士毕业后,李维获得了在德勤事务所工作的机会,协助法务部经理展开中国业务。但没多久,这位经理突然跳槽,留下中国贸促会的一个项目,需要转到施瓦本工商会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李维与施瓦本工商会有了很好的沟通。项目结束后,她通过自荐,得到了进入工商会实习的机会。在当时,中国人想要进入德国政府权威的经济职能部门工作,是很难实现的。一年之后,因为优秀的表现,她获得了施瓦本工商会的固定合同。至今,整个德国工商会系统,她是唯一的中国人。

李维记得,刚开始在工商会工作的时候,她对不少专业词汇都不懂,每天一得空便悄悄地去查字典。如今,她已经是中德商务咨询的资深专家,处理过数以千计的德国企业咨询,帮助数千家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或达成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从清关处理到获取当地各种经营许可,再到与中国员工、合作伙伴和政府工作人员交往的各种文化差异,每一个关键环节和微小细节她都熟稔于心。每次带德国客户去中国,她都习惯于按德国人的工作方式,预先确定好每个能够想到的细节,但同时也充分运用中国人的灵活应变能力,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两种优势相结合,使得她无论是面对客户突发事件,还是处理棘手的商业纠纷,都能得心应手。

李维曾经将德国一家大型的运输设备企业带入中国市场,并且通过获得当地相关许可证,为企业省下每月300万欧元的物流费用。她至今还记得合作的每个细节,也熟悉产品的每一个构造特点。如今在中国的机场或者火车站,她时不时地看到那家企业熟悉的标识,内心就会涌起一种成就感。

她也曾经眼看着一位客户,因为被合伙人伪造文书欺骗,变卖了专利项目,在她面前急得掉眼泪。她带着客户去到徐州的工厂,冷静取证,最终帮助客户最大程度挽回了损失。这些年来,李维的客户黏性极高,她17年前服务的第一个客户,至今依然信赖她提供的咨询和服务。

3

因为她,施瓦本工商会专设中国中心

2015年,是中德交往最为密切的一段时期。大量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德国寻找投资机会。而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也期望更深入进入中国市场,两国之间有大量的沟通交流和合作需求。而这时,李维因为出色的工作,得到机构大领导赏识,特别为她开辟了中国中心,并由李维出任施瓦本工商会中国中心主任及亚太事务总负责人。至今,在整个德国工商会系统里,也只有施瓦本工商会有中国人主导负责的中国中心。李维的伯乐在退休时,曾给她写过这样的邮件:“我觉得成立中国中心,让你成为负责人,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我一直为你的工作而自豪。”

回想这17年的中德投资商务经历,李维说她真的切身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市场对德国的巨大影响。她的工作,从边缘一步步走向中心,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一年,她都会编写一份中国投资方向指导;每当中德间有新的合作政策出台,商会大领导会第一时间召开企业家会议进行研讨,而李维则要第一时间对政策和变化进行解读。2005年,她曾和友人合作出版了德文著作《Geschftlich in China》(行商中国),分别从德国和中国视角来讲述德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在中国经商投资。

在施瓦本工商会的前10年,李维基本上都是为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但是近五六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德国,跨境并购,成立公司,在德国寻求更深度合作。李维帮助和见证过很多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对接和融合。让李维时感遗憾的是,德国媒体对于中国企业并购的报道大多偏向负面。对此,李维总是尽可能深入、全面、诚恳地向德国媒体和企业介绍中国企业和中国,以促进理解,减少偏见。

近几年,随着中国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德国企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李维是德国工商会系统内最早提出德国企业需要向中国学习数字化转型和线上营销新思维的中国专家。

在另一方面,李维也目睹过一些并不顺利的并购案例,“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德国市场的时候,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和调研。有的企业,在并不清楚德国的产业布局、配套分布以及法律规章的情况下,就贸然选址,走了很多弯路,也让大量投资打了水漂。”这也让李维越来越觉得有责任将自己多年的所得所思传递给更多人。在李维看来,德国工业成功的精髓在于它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今年,李维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匠人岛商舍”平台,计划实地采访百家企业,并联系百位德国专家开辟讲堂,同时提供相关资源对接。她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德国匠人精神,为中国的优质商家揭示“国货替代”的精髓以及“出海”的正确方式。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愿景,但是李维相信,只要有人坚持做,总能找到更好的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