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一大会址”日记从平凡中窥见非凡 “百年风华路”踏上初心之旅 夏至,来一口“大克鼎”雪糕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6-21
饱了眼福饱口福,上博带你体验“国之重器”

夏至,来一口“大克鼎”雪糕

捐赠人代表潘裕翼在展览现场

上博研发多款“鼎鼎有铭”文创特饮和甜点

18日开幕当天夜场的1000个预约名额,再加上之后两天每天8000个名额,开展不到3天时间,上海博物馆的“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就接待了1.7万人次的参观者。大克鼎、大盂鼎这一对“青铜鼎兄弟”时隔17年的再度“会面”,令文物爱好者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配合展览每天限量发售500支的大克鼎雪糕(见上图),也成了这个夏日申城的“新晋网红”。

这一次,到上博去,能够真正走近这两件“国之重器”。为了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欣赏文物细节,此次展出的大盂鼎和大克鼎都不设玻璃防护罩。大克鼎上的兽面纹,大盂鼎上的云雷纹、饕餮纹,以及双鼎各自的铭文,都直观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和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是目前所见有长篇铭文的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2004年2月,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联合展出。今年6月10日,大盂鼎从北京启程,千里奔赴上海。

双鼎“相见”,也没有忘记同为“海内三宝”的另一位兄弟——毛公鼎将以拓本的形式“登场”。展览上,三幅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海内三宝”全形拓拓工精湛、纹路清晰、纤毫毕现,同样让参观者一饱眼福。除了克、盂双鼎,展览还展出了秦公鼎、刘鼎、宁女父丁鼎、父庚祖辛鼎等19件自商代晚期至战国的有铭青铜鼎,这些青铜鼎均源自1952年上海博物馆建立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也承载着捐赠者爱党爱国的情怀。

参观青铜鼎特展,不仅能把大克鼎看进眼里、记入心里,还能“吃进口中”。配合此次展览,上博推出了“鼎”艺、“鼎”礼、“鼎”食、“鼎”趣及“鼎鼎有铭”五大系列110余种文创产品,涉及复仿制品、服饰配饰、饮食、儿童教育和生活实用等多方面。最受欢迎的当属“鼎”食系列的大克鼎雪糕。

大克鼎雪糕分为抹茶、巧克力两款,不少参观者第一眼看见,便忍不住感慨:“这个绿色的抹茶,还真有点像青铜鼎的颜色!”实际上,两种口味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抹茶绿代表青铜器本来的颜色,巧克力则是大克鼎刚刚出土时的颜色。买上一支,细细端详,参观者还会发现,雪糕不仅复刻了大克鼎的基本形状,还保留了鼎身上古朴又优雅的波曲纹,细节满满。大克鼎雪糕每支20元,每天限量销售500支,总是一开展就引发排队抢购,早早售罄。有游客表示:“炎炎夏日,消暑之余,大克鼎雪糕还能成为拍照打卡的道具,我在来之前,就把它列在我的‘观展必买清单’上啦!”

据悉,“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将延续至7月18日,随后盂克双鼎将双双北上,赴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展览。

本报记者 吴旭颖 乐梦融

本版摄影 郭新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