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保卫“地中海门户”!驻叙俄军基地大演习 “奔忙的军师”揭秘美国安全合作旅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06-21

“奔忙的军师”揭秘美国安全合作旅

美军顾问指导阿富汗国民军

美国安全合作第1旅指挥官与阿富汗国民军少将审查作战计划

近期,亲美国家纷纷曝出“厌美情绪”,阿富汗等国官兵因看不惯“扬基佬”(美国大兵的外号)享受优渥、飞扬跋扈,在社交媒体上大发牢骚,不料此举也间接披露了一支神秘的美军部队,那就是安全合作旅(SFAB),他们奔波世界各个角落,为美国盟友伙伴提供训练服务,可这些“军师”们却往往“出力不讨好”。

首支“专职部队”

征战海外的美军向来需要“土著盟军”,从朝鲜战争中培植韩军,再到阿富汗战争武装北方联盟,莫不如此。但打造“能征惯战”的友军,可不只是给军火那么简单,需要一揽子服务,耗时巨大。很长时间内,美军都没有专业部队,大多临时抽调陆军旅战斗队(BCT)人员“兼职”当短期顾问,导致本该是常备应急力量的陆军旅始终缺编少员,况且训练友军又不是战斗旅的“本行”,往往存在角色错配问题,被外界诟病为“美军海外战争的最大败笔”。

在时任陆军参谋长米莱推动下,2018年,美国陆军推出常设的海外顾问援助部队——安全合作旅(SFAB),多次部署到伊拉克、阿富汗、乌克兰等国。该旅指挥结构与战斗旅类似,不仅自身可以执行作战指挥,更能在各个指挥层级为友军提供顾问咨询。安全合作旅约800人,由准将指挥,下设六个营和一个旅部连,每个营下属一到五个连。旅部除指挥各营,还能提供两个高级顾问小组,而每个营可以提供一个高级顾问小组,各连下设若干顾问小队,通常分机动小队、机动支持小队和火力小队等三类,针对不同内容提供顾问咨询。

根据命令,安全合作旅负责“支持战斗指挥官,与外国伙伴部队整合,协助和建议当地安全行动,帮助建立伙伴安全能力并实现地区安全,以支持美国国家利益”,具体包括组织、培训、装备、重建/建造、建议/协助以及评估等六项,简而言之,就是从“替友军做”到“和友军一起做”,再到“让友军自己做”。此外,安全合作旅还有一项“隐形任务”,即战时迅速转换为战斗旅。据估算,通常组建培训一个战斗旅需要30个月,而安全合作旅只需12个月便可完成转换。

人员“精挑细选”

安全合作旅是典型的官多兵少的“架子部队”,成员多为军官和高级士官,他们具有较高战术素养,善于自我激励,可以独立行动,一旦扩编成战斗旅时能承担更多责任。美军要求,安全合作旅成员必须是现役军人,且自愿加入,有意向者通过网站下载申请表,填写后提交安全部队援助司令部征聘小组,随后进行背景调查和资格审查,确保他们加入后能“随叫随到”。当然,他们的待遇也是优厚的,加入者每月至少多得5000美元奖金,而且军内晋升速度也快得惊人,可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据悉,入选者必须在陆军体能测试(APFT)中取得不低于240分的分数,任一单项不得低于70分。通过后,申请者将参加为期两天的严格评估或指挥官面试(上士及以上军衔的候选者只需参加后者即可)。即便过关后,入选者也不能马上进入安全合作旅,必须到本宁堡卓越机动中心的陆军顾问培训学院接受课堂教学、实践操作、野外训练、心理评估、同伴评估等课程(CATC),包括如何组训外国军警、向外军提供咨询、支持外军行动、开展远征部署等内容,为期长达一个月。紧接着,他们为获得“执行任务所需基本训练科目清单”(METL)规定的资格认定,要去胡德堡等训练中心接受诸如地面导航、高级医疗、通讯、消防、部队防护、野外生存、人质救援等补训。

此外,美国陆军与各战区司令部达成默契,专门针对特定盟国友邦“量身定制”熟悉当地文化的安全合作旅,所有军事顾问都接受过所谓《文化、区域专门知识和语言》考试(CREL),懂得如何与文化迥异的人群打交道,例如赴中东的美军顾问要明白哪些行动要避开哪些日子或地点,因为这些“敏感点”触及当地人神圣的宗教感情。而要识别哪些美军成为安全合作旅一员也很简单,像士官就佩戴技能资格识别符“3”,而军官的技能识别符是“S9”。

问题“涛声依旧”

既然安全合作旅是要在战事焦灼的地方为羸弱的东道国友军提供顾问服务,那就意味着他们往往处于美军大部队控制区的边缘,伤亡风险很高,况且友军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激进分子向“美国军师”开枪。2018年7月,美军顾问约瑟夫·马西尔就被阿富汗国民军枪杀。由于总在孤立的环境里行动,安全合作旅只能自己管好后勤,以阿富汗为例,800余人的部队每天要解决2400余人次的就餐问题,消耗近6000加仑饮用水,编制内的200多辆战车即便每天只开2小时,也要消耗3000多加仑燃料。通常情况下,安全合作旅只能独立维持两三天的后勤补给。此外,他们出勤时,几十个顾问小队都分散开来,在人员管理、沟通协调上都有巨大难度。

更要命的是,美军顾问与生俱来的“太上皇”做派,让他们很难与东道国军警打成一片。安全合作第1旅的丰塔纳上尉已在阿富汗呆了一年多,他发现自己服务的阿军在后勤保障、设备维护、指挥能力、战术技巧等方面很少改观,对方只习惯找他要军火要给养,至于学习提高则都是“面子工程”。

由于安全合作旅常常在不同国家间“奔走”,必须不断适应不同国家的气候、政治和社会环境,努力在服务特定国家和顾问自身能力间找到平衡,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有时甚至会“帮倒忙”。例如美军顾问团调教的乌克兰政府军,依照全套“美式打法”投入2015-2016年东部内战,结果被采用传统“俄式打法”的顿巴斯民兵重创,7个旅被歼灭。可以说,安全合作旅既不是“万金油”,也不是“万能药”。

梁君 孙文静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