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儿子六年级,平日里早上叫也叫不醒,那天要期中调研,居然全家第一个醒来:“妈妈,快起来了,今天不能迟到……”迷糊中,一个半大不大的身影在我床头晃动,焦急万分。这个半大的儿子居然心里开始装事,长大了。
刚进预备班时,儿子屁颠屁颠地跑到我面前:“妈妈,我竞选上了小队长!”“那恭喜你哟!”“我本来不想竞选的,后来看到成绩没我好的同学都举手演讲了,我也忍不住想试试,没想到我被选上了,票数还可以!”儿子满足而得意地说。“是你本来不敢吧!”我故意揭穿儿子的那点小九九,反正他选上了正高兴。果然儿子并不介意我的揶揄:“你知道吗?我们班上的刘同学他要竞选中队长,但是没选上,小队长的票数倒是够了,但他不要,他说,他是竞选中队长的,中队长当不上,他也不当小队长!”我哭笑不得,这半大不大的孩子说任性就任性呀。“老师怎么说?”“老师把他留下来谈话了。”
没几天,儿子又给我讲班级新闻了,“今天数学测试,因为时间紧,许多同学没做完,班主任老师说没做完也交,只有我们班的牛同学一个人还在做,不肯交卷子,大概是做最后一道难题吧,老师就给他卷子上做了个记号,说不能算成绩了,结果他就把试卷当着老师的面撕了……”“还是那个不要当小队长的同学吗?”“不是,是我们班的另一头‘牛’!”“你做完了吗?”“没有。”“如果是你,你会撕卷子吗?”“不会。”儿子笑了笑,想也没有想,然后狡黠地补充道,“因为我交卷了,许多同学也都没做完嘛。”我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半大的儿子正在长大。
在这个倡导个性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们少了唯唯诺诺,多了自主与张扬,许多在我们儿时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自然而然地就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要做队长,不是为班级服务吗?不是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吗?不是在承担责任与义务吗?在孩子的眼中,甚至在家长的眼中,队长已经成为一种官职,一种头衔,一种仅仅升学时与人竞争的荣誉。受到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意气用事,甚至是赌气,把任性当成个性,这仅仅是孩子的表现吗?许多年轻人,甚至年轻的家长们是不是也会把任性当个性呢?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家长的影子,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镜子,这俗而不老的真理让我们可以原谅所有的孩子,但是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当然还有自我教育。
半大不大的孩子是不能让人省心的,但也是最真实、最可爱的,那个真实的他或她让我们不断反省,让我们在痛处见证他们的成长,他们给我们的那些新兴而古怪的命题让我们不得不探索教育的本质,并让我们也成为更加成熟的人,更加具有睿智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