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复旦携手高中接力培养学生党员 线下“弹幕” 让农民工更加阳光自信 修复的是牙齿  追求的是美好
第9版:上海新闻 2021-06-30

线下“弹幕”

邵宁

不久前,我跟随报社组织的党史学习培训班前往西柏坡、狼牙山,重温西柏坡精神。那天上午,我们从保定出发去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车上播放了电影《地道战》。这是一部黑白老电影,屏幕也很小,然而,所有人都看得兴致勃勃,主要被伴随影片的精彩解说吸引住了。

“各小组注意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八路,狡猾狡猾地!”“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高,实在是高!”“水是宝贵的,从哪里来就让它流回哪里去。”“烟是有毒的,不能放进一丝一缕。”这你一句,我一句的台词,来自车上的两位60后同事。

“这是高老忠,老支书,为掩护村民去敲钟,他牺牲前还扔出了一颗手榴弹。等会你们看,那动作、神情,绝对经典!”过了一会儿,高传宝刚刚捧起《论持久战》,旁白又提前响起了:“咱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紧接着,高传宝一字不差地说出了这一段台词。全车爆发出一阵笑声——老同志的记忆力让人钦佩。“这其实是一部军事教学片,但八一厂用故事片的手法来拍。”另一位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的同事点出了其中的门道。

虽然屏幕很小,但全车人一同看,不时爆发的笑声,仿佛又回到了看露天电影或整条弄堂围看一个电视机的年代。一字不差的“对白”和别具一格的解说,给这部老电影赋予了别样的情怀。我忽然觉得,两位同事的旁白,或剧透,或释疑,或点评,和网上观剧的“弹幕”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线下“弹幕”。

这次特别的观影体验令人难忘,同时让我对红色经典有了新的认识:同样是那个年代红色主题电影,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昙花一现,而这样一部军事教学片却拥有如此强大魅力,吸引“铁粉”一遍一遍去刷,经久不衰,究竟是为什么?尽管还带着那个年代的烙印,尽管人物还有些脸谱化痕迹,但影片中大量接地气的台词如此生动传神,甚至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常用语。

今年是建党百年,红色主题、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遍地开花。文学艺术来自生活。究竟该如何从真实的历史中选择素材、构思情节、塑造人物、提炼语言,达到艺术真实的高度,进而成为经典?诞生于50多年前的《地道战》,今天仍给我们以启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