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峥在比赛中 本版图片 新华社
最后一届奥运,最后一次试投,王峥把链球扔到77米开外,为自己换回一块奥运银牌,这是中国选手在奥运会链球项目上的最高荣誉。四征奥运的宝鸡妹子实诚地说了句:这次,该我了。
投完就哭了
王峥是这次出征的中国田径队里的大龄选手之一。北京奥运,她才21岁,“那时挺蒙的,比完了也没琢磨出是啥滋味。”伦敦,积分未达标,王峥解释,自己就是成绩一年好一年坏的那种选手。说到里约,妹子低下头,“那是我运动生涯最黑暗的时候,三投都犯规。”
东京,王峥一度也觉得没戏。“膝盖那里别了一下,一时好不了,结果,奥运会推迟一年,我还有机会。”昨晚的决赛,王峥第二投75米30,但之后三投,成绩又下去了。“看对手投得不好,自己想法就多了。”她赛后透露,完成链球的技术动作,来不得一点额外的想法,心思一活,身上就僵。
老运动员了,大场面都见过,王峥把自己稳定下来,全力以赴最后一投。最后的成绩出来,爱笑的王姑娘,突然哭了。十多年的辛酸和执着,在这一刻,随着手中飞出的链球,也一同飞入历史。在混采区,王峥还没缓过来,又哭得稀里哗啦,国旗图案的口罩,被她的泪水浸湿,显得更加红艳。
练的是精华
“这之后,我再和链球相伴,就是其他角色了。”34岁的王峥确认,全运会后自己要退役了。当然不会离开链球,因为可喜欢了。想起小时候,每天都要投掷至少80个球,那时的苦,那时的累,以及那时完全不懂被教练逼着上训练场的憨,如今都有了回报。姑娘摊出手,上面全是老茧,“你们可以拍一下。”
其实,运动员能最终获得竞技上的成功,都是与内心达成和解。王峥的感受是,自己一度也很讨厌这个铁球,碰都不想碰,“每年夏训前,一进圈,就感觉胳膊、腿乱飞,也不知道球去哪了。”但兜兜转转,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经历,才发现真的离不开这块铁疙瘩,“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的。”
德国外教离开中国,王峥与原八一队知名教练叶奎刚合作。作为大龄运动员,技术动作已经定型,叶教练给王峥的帮助,更多是让她调整心态,把链球当朋友。“现在,每次训练只投30个球,So easy(很轻松)。”王峥形容,“我练的,都是精华。”
老天眷顾我
在大家面前哭得没了链球一姐形象的王峥,其实平时爱笑,爱玩,是个特别有趣的姑娘。别看她是85后,却爱唱一些老歌,什么《一剪梅》之类的:“我是受父母影响,他们喜欢唱老歌,不过我水平不行,顶多是‘浴室歌手’。”
她自己打趣,13年里,能第三次站上奥运赛场,靠的是“不要脸”:“再大的打击也经受过,还有啥更惨的?”来了东京,场地给王峥的感觉也挺好。反正,一切都顺了,就像这些天的晴空万里,一眼,就望到成功的彼岸。
这块银牌,也许事先并不在确保的计划里。但老将王峥却在田赛给中国队再添一份重量级的荣誉。加上径赛上屡屡突破,王峥觉得自己这批运动员特别有底气:“中国牛了,中国田径,也该起来了。
这时,她想起了一个激励自己的名字:“翔哥(刘翔)很了不起,他是第一个站上短道决赛的中国人。不管怎样,他是永远的神。”
特派记者 金雷(本报东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