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酷暑炎夏好伙伴 熬粥养生“鸡鸣炉” 掐丝珐琅彩·金鱼 五彩缤纷的冷饮包装纸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1-08-04

五彩缤纷的冷饮包装纸

◆袁家和

时值盛夏,是冷饮的销售旺季,也是收藏冷饮包装纸的好时机,这是我从小养成的一项爱好。闲暇之余,翻阅那些五彩缤纷的冷饮包装纸,勾起了许多儿时的回忆。

1927年,美商海宁洋行开始用机械方法在上海生产“美女牌”冷饮。到上世纪50年代初,“美女牌”仍是苏浙沪等地冷饮市场的名牌产品。我最早的藏品是上海好华食品制品厂的棒冰纸,上面印着一只大大的米老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冷饮也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当时益民食品一厂的厂长提议,新的冷饮品牌取名“光明”,寓意光明照亮中国。商标的中间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周围光芒四射,如旭日喷薄。

为了推广新产品,益民厂除了在街头开设光明牌冷饮的供应点,还做了许多木制冷饮箱,动员职工家属和招募小贩上街推销,组成一支颇具规模的流动销售大军。那些流动销售员头戴遮阳大草帽,背着木箱,走街串巷,木牌一敲,拉着长腔吆喝“光——明——牌——冰棒、冰砖要口伐”。凭借价廉物美和购买方便,光明牌冷饮很快打开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记忆里,在那个生活水准低下的年代,炎炎夏日能吃上4分钱一根的棒冰就很满足了,若能买一根8分钱的雪糕品尝一番,能开心一整天。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年,许多冷饮品牌都经常推出新的包装设计,不同年代的棒冰纸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冷饮商标中有轮船、飞机等工业成就,有瀑布、山川等自然景观,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也有国宝熊猫和十二生肖。冷饮包装纸上除了印有产品名称和品牌商标,大多还会有印上口号标和纪念标,如保卫祖国、好好学习,抓革命、促生产,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吃不洁食物等。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棒冰口味增加了许多,除了盐水、绿豆、赤豆“三兄弟”外,还出现了芒果、蓝莓、杨梅、香蕉、苹果、提子、西瓜、巧克力、咖啡、奶油、蛋奶等,在消暑降热时享用多种口味,冷饮纸印刷内容丰富,图案精美。北方的乳品行业突飞猛进,蒙牛、伊利、红宝石等知名品牌应运而生,并纷纷进军冷饮行业。冷饮纸的印刷更是别具一格,题材独特。进入21世纪,还出现了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特别纪念的冷饮纸。

虽然冷饮包装并非稀罕物,但要收藏品相好的也并不容易。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将剥下来的包装纸放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再贴在玻璃板上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夹在书中压平。至于那些淘换来的“上了年纪”的棒冰纸,得先用湿布轻轻擦拭,再用大头针沿着棒冰纸的皱褶缝隙挑开铺平,待风干后用书本压平,最后再放进塑料薄膜中珍藏。整个过程需要一星期左右,其间不能晒太阳,不然会翘边。可以说,寻找、整理、收藏冷饮纸,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冷饮纸的收藏、整理,也见证了上海行政区划的归并分合、冷饮品牌的发展轨迹、食品工业的升级换代。其中,有里弄加工厂的产品,有早已撤销的“蓬莱区”厂家的产品,更有像光明、益民、泰康等著名品牌的包装纸。棒冰包装纸由早期蜡纸质到五彩缤纷的塑料包装,不久又开始流行用锡纸包装。

薄薄的冷饮纸是一本冷饮发展大事记,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我的邻居里有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靠售卖冷饮为生,一干就是20多年。他们在工作之余,收集了200多种上海各种品牌的冷饮包装纸。我曾试探着询问能否转让,可惜均被婉拒。他们说,这是他们一生中最艰苦年月的纪念,是勇敢面对生活的见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