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生存能力极强,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可在胃里生存的细菌。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达70%;我国20-40岁人群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达45.4%—63.6%;我国70岁以上人群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达78.9%。然而,多数感染者却并无症状和并发症,只有约15%-20%的感染者会发生胃部疾病。这不由让大家产生了疑问,有些人被感染了为何不会致病呢?
众所周知,人体内细菌何止千万!健康人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长期处于良性平衡的状态。而当有害菌占领主导时,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幽门螺杆菌是通过粪口传播,当我们食用了不洁食物或与携带该病菌的人有共餐经历就容易被感染。感染后,人体开始备战。
首先,健康人体内存在大量的乳酸杆菌,如嗜酸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约氏乳杆菌等有益菌,都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有些通过抢夺生态位的方式,防止幽门螺杆菌在胃上皮细胞上定植;有些通过构建粘蛋白屏障,阻止幽门螺杆菌接触到胃上皮细胞;有些甚至与之结合生成聚集体,限制其活动能力,让它更易被胃液冲走。有了这些有益菌的守护,幽门螺杆菌致病率就会有效降低。
其次,人体内的炎症因子开始发挥作用。它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保护我们的胃部免受幽门螺杆菌的进一步侵害。但,如果炎症反应过度,胃部则会遭到反噬,从而将引发严重疾病。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导致胃病发生的直接因素,而是刺激了炎症因子过度反应,继而引起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甚至胃癌等疾病。
最后,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聚餐时,多使用公筷公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定期食用低盐发酵食物以补充益生菌;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对自身和家人都多一重保障。 (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