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破解村里停车难 梅陇曹行闲置林地变身生态停车场 墙绘扮靓乡村 法治建设赋能上海乡村振兴 提升村居颜值 勾画村民幸福生活
第13版:郊野大地 2021-08-20

提升村居颜值 勾画村民幸福生活

金山区朱泾镇村居环境换新颜

臭水沟变得清澈透亮,河道里多了许多游动的小鱼;宅前屋后乱堆乱放没了踪影,当季蔬果、鲜花绿植在“小三园”里展颜飘香;拆了违建、废弃的房屋,大伙儿多了可以休闲娱乐的小广场……最近,在朱泾镇的各个乡村,一场人居环境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着。

老人孩子都有地方玩乐

近日,记者前往朱泾镇长浜村,下了紫金大桥右拐不远,即看到一排粉刷一新的瓦房映入眼帘。据长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继洪介绍,这里曾是长浜村的老年活动室,不大的空间要供全村近2000名老人休闲娱乐,娱乐设施不仅匮乏,而且老旧。王继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年,结合村庄改造,村委会当即将老年活动室改造纳入了进来,并且实现了空间拓展,在增加长廊设计的基础上,还在10间、总计24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点里布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卫生室、老年活动室、便民服务点等多重功能。

“每天我出来活动室打牌,小孙子也就跟着他奶奶在这个儿童乐园玩。”顺着长浜村仙居5组村民倪叔叔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座新建不久,颜色鲜亮的小型儿童乐园里,老人们在广场上围坐着唠嗑,孩子在滑梯、秋千上玩得正欢。王继洪认为,美丽乡村是老人的,也是孩子的。他介绍,这片区域按照高标准文化休闲广场的功能重新进行了布局,近1000平方米的户外场地,划分了一个儿童活动区、一个休闲健身区、一个开放活动区,为了防止车辆驶入占道,广场周围用花坛、石墩进行了围挡,同时广场对面闲置区域进行了停车位划设,整条沿街路段的环境面貌大幅提升。

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洋气”

在朱泾镇秀州村胜利9组的埭头上,村民顾永观习惯每天清早站在家门口的埭头上边赏着景,边踢踢腿、伸伸腰,宅前是青葱的绿植苗木,抬眼望去,洪庙江碧波荡漾。结束早锻炼,就是摆弄自留田的时间了,这段时间老顾种了点青菜、茄子,预计9月头就能迎来成熟季。据老顾说,他家的自留田原不在这个位置,前阵子,村里对整条埭改造,要拓宽道路、整治宅前屋后,他家的几分自留田被“碰掉”了。庄稼人,没点田种,日子过不自在,村干部就近给他流转置换了块面积相当的地,比之前的还规整,他觉得挺合心意。

据秀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惠青介绍,秀州村村庄改造项目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率先对胜利9、10、21组核心区域进行了整体提升。村里想以一条埭、几个组为标杆,带动起整个村的村民“向美向好向善”的文明乡风。村庄改造的初衷虽好,但是改造的过程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胜利9组村户老沈,房后曾养了20多只鸡鸭,房前堆了3000余块砖石。为了让村户配合整治,村干部们借着唠家常就去村民家里讲政策、谈愿景,还表态帮着村户一起清理。终于,在真心实意的劝导及帮助下,村户将鸡鸭清理掉,还运走了砖石。现如今,老沈有了新的爱好,在新砌的石头篱笆里种点花、养点小绿植,农村人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洋气”。

此外,位于胜利20组的一处旧仓库还“摇身一变”成了党群服务点。该服务点规划有茶水室、卫生间、活动室,投入使用后,附近生产队的村民都能就近前来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活动。

改善人居环境,硬件提升是基础,软件提升是关键。据悉,为了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朱泾各村正着力健全完善村庄道路硬化、绿化维护、河道管护、农村垃圾分类等关系群众切身感受项目的后期管理机制,引导村民自觉参与进来,以“桶长、埭长、河长、路长”等形式,主动成为村域环境卫生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

通讯员 殷洁如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