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所有美国人撤出前美军将留在阿富汗 美国会山附近遭炸弹威胁 美方如不汲取教训,还会吃苦头 美欧不肯接收“烫手山芋” 阿富汗百万难民何以为家
第15版:国际新闻 2021-08-20

美欧不肯接收“烫手山芋” 阿富汗百万难民何以为家

阿富汗局势突变,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不少阿富汗人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新一轮难民危机似乎已经近在眼前,这注定会是个“烫手山芋”。

示威者在白宫外高举“美国背叛了我们”的标语 图GJ

更大混乱还在后头

站在铁门外扯着嗓子绝望地高喊“救救我”、试图将孩子扔过铁丝网的女人,明知道有可能会从半空中摔下来也要用尽力气爬上飞机的兄弟俩……对于喀布尔机场上这些令人揪心的场面,美国总统拜登冷冰冰地丢下一句:“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可这只是个开始,更大的混乱还在后头。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负责人阿波斯托洛斯·魏伊济斯表示,多数阿富汗人还在观望形势,但不排除难民潮在11月至12月间到来的可能性。据估算,未来至少会有100万阿富汗难民需要安置。

而美国一家移民和难民服务机构预计,曾为驻阿美军服务、申请特殊移民签证(SIV)的阿富汗人及其家人至少有8.8万人,这还不包括同美方联系密切的阿富汗人士、记者、学者等。

欧洲不想危机重演

“难民潮”、“难民危机”,这些词足以令欧洲人立刻心头一紧。

当第一批19名阿富汗难民18日抵达德国的前两天,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选定的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就明确表示:“2015年的难民危机绝不能重演。”

6年前曾一度每天涌入5000名难民的奥地利,已经断然排除了这次接纳任何阿富汗难民的可能性;希腊也迅速表明态度,不会再扮演难民通往欧洲的门户角色;声称愿意为解决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做贡献的爱沙尼亚,表示最多只会接收10个难民;而法国的呼吁则略显微妙——“让难民离家更近”。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冯特赖斯在与各成员国部长开会后总结道,欧盟成员国希望“确保难民不会大规模迁往欧洲”。

他们还记得,从2015年持续至2016年的难民危机,成为当时欧洲各国右翼民粹政党“翻盘”的抓手。“到底该不该接收难民”这个问题,让欧洲社会发生严重撕裂。德法分别将于下月和明年迎来大选。吃一堑长一智,执政党这一回不愿再冒丢掉选票的风险。

美国“外包”难民业务

感受到了来自右翼的法国“国民联盟”领袖玛丽娜·勒庞的压力,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洲不能独自承担阿富汗被塔利班攻陷的后果。毕竟,美国才是阿富汗乱局的始作俑者。

据美国媒体报道,拜登批准了5亿美元的额外拨款用于阿富汗难民,包括持有特殊移民签证的阿富汗人。但半岛电视台却发现,美国事实上专注于疏散难民,将难民业务“外包”他国。

应美方要求,乌干达政府表示,将在未来3个月临时接收2000名阿富汗难民,北马其顿暂时接纳450名,阿尔巴尼亚300名。此外,科索沃政府也表示,将为要前往美国的阿富汗难民提供临时庇护所。但“临时”“暂时”究竟是多久,这可就不好说了。

美国近年来接收难民的人数大幅下降。据《商业内幕》报道,从去年10月开始至今年9月结束的2021财年,美国最多重新安置不到1万名难民,创1975年以来的新低。而截至7月31日,美国仅安置了约6200名难民,其中阿富汗难民仅494名,远低于前总统奥巴马任期内的最后一个完整财年安置的2700名阿富汗难民数。

接收难民的人数如此之低,这是政府拆除安置所的产物。在前总统特朗普的四年任期内,美国约三分之一的难民安置所被迫关闭。明知如此的拜登却还是在上任后高调地为2021财年定下了接纳6.25万名难民的目标。

然而,重建难民安置所远比拆除更加困难。这半年来,拜登屡屡调低目标,最终表示安置难民的目标不仅这个财年完成不了,下个财年也没戏。

29岁的阿富汗难民巴西尔·萨达特2017年来到美国,但他还有8个兄弟和3个姐妹留在老家。不久前,家人刚刚逃到了首都喀布尔,以为在这里能找到些许安全感,但他们错了。“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远远地看着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他们看着未来,但那里只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毫无希望。”16日,萨达特举着写有“背叛”的牌子,站在白宫外泪流满面。

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