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扫盲往事 无声,是一种文明 这事,很想说与你听 职业幸福从哪里来 沙漠露营 旧派文人之风骨
第21版:夜光杯 2021-08-24

扫盲往事

王蒂 顾德惠

参加社区“侨友”读书会一次活动,耄耋之年的王阿婆谈起她当初亲自参与帮助归国华侨日籍妻子扫盲的往事……

上世纪50年代,沪北郊野空地被开发,一批工人住宅拔地而起,2000单元,每单元可住10户(一楼5户,二楼5户)。此处附近彼时尚存养牛场、金鱼场,还有一片农田。新建的甘泉新村是那时候居住条件相当好的工人新村之一,房间高大宽敞,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当时不少旅居海外的华侨携带家眷回国热情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甘泉新村有一幢住宅楼上5居室全部分配给了从日本回返中国的华侨,这5户人家的男主人在距此不远的江宁路一带国营纺织企业当工程师或技术员,主妇皆为日本人,会说中国话,却对中国文字几乎一窍不通。

群众扫盲运动对象主要是中国工人和农民,归国华侨眷属外籍人士,能否参加?王阿婆依稀记得当初里弄干部表示:“要请示……”有关方面经过慎重研究,同意:在外籍人士自愿提出要求情况下,可以接纳对方进课堂识字学中文。因此,优先被分配住房迁入甘泉一村的5户归国华侨的日籍妻子全都前来上课了,地点在甘泉一村小学堂,时间安排在晚上。

王阿婆当时初中毕业,18岁成婚,在家操持家务。20多岁时,她积极响应“解放妇女劳动力”号召,在夫君大力支持下毅然投入扫盲运动。她和另外几个持有中学或小学毕业证书的青年女同胞,齐心协力教“文盲”识字。在“甘泉一小”夜校学习的,除了这5个日本妇女之外,还有入住甘泉新村的回族同胞。她们很快学会了汉语注音符号,先后按照“扫盲”标准成功摘掉了“(汉字)文盲”帽子。

这场大规模扫盲运动,始于50年代初,止于50年代末。完成使命后,王阿婆她们继续“解放妇女劳动力”,进厂工作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