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
从视觉艺术上说,摄影与绘画很相似,同样运用构图、空间、色彩等元素表现作者对世界万物的感受与记录。从审美意识而言,摄影与诗歌有共性,两者都用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好河山与人世间的真善美。
因此,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宛如一幅气势壮阔的画,一首动人心魄的诗。
当我在《江山如此多娇——龚心瀚、贾树枚摄影作品展》的大厅里浏览,被一幅又一幅惟妙惟肖、锦绣风光的摄影作品所吸引,令笔者驻足品味时,不由心生赞叹之情。
摄影展由两位老新闻工作者龚心瀚、贾树枚联袂举办,他们都毕业于复旦大学,又都在《解放日报》当过领导,并先后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更巧的是,两位在从事新闻写作的同时,都热爱摄影,尤其退休后更是南北采风、环游世界,拍摄了许多摄影佳作。这次他们各自奉献了35幅摄影精品,包括山水、建筑、人物、花卉、动物等中外景物。已逾耄耋之年的二位,为喜爱摄影的朋友们显示了他们对艺术追求的可贵之心。
龚心瀚早在复旦读新闻系时就青睐新闻摄影,得到著名摄影家舒宗侨的指点。《梅里雪山晨曦》是他赴云南采风中偶然拍摄的。那日晨起见窗外晨曦初露,眼前起伏跌宕的山峦被染成了耀眼的红色与金色,他赶紧用奥林巴斯相机转换不同角度,“远取其势”,以此显示梅里雪山恢宏壮丽的全景。另一幅《驼铃声声》摄于银川沙坡头,他巧妙运用光影效果的对比,将行走在广阔沙漠中的骆驼与牵骆驼者,定格在一个视觉美妙的瞬间。《别有洞天的大溶洞》的拍摄手法也很别致,贵州大溶洞深邃奇奥,如何表现溶洞的宏大与洞下的波光,让人在视觉上感受这一奇景,龚心瀚用了巧妙的冷暖色彩调光,让读者在奇景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感。《金沙江第一湾》则是一幅气势恢宏、惊天动地而又极具张力的油画式照片,白色的金沙江围绕着高耸的山峦,离奇的石滩巧妙勾勒了金沙江的曲折与缠绵,使雄奇巍峨的山与波澜起伏的水组合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贾树枚喜爱摄影,有其诗为证:“迎朝霞,送晚霞,背起相机走天下,千古江山留胜迹,春日何处不飞花,回眸屐痕无觅处,芳草萋萋满天涯。”笔者与他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当时联系出版社,他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在几次读书活动的场合中相遇,他为人温和儒雅,言谈令人如沐春风。这次展出的《元阳梯田》仿佛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版画。元阳梯田闻名遐迩,引来拍摄者无数,但如何捕捉与表现其独特的意境,贾树枚花了一番功夫,他采用逆光拍摄,有意识增加了梯田的层次感,并在色彩搭配、构图技巧与拍摄角度上仔细把握,终于使很有诗意的梯田美景产生出梦幻仙游的艺术效果。《北京天坛》是贾树枚屡次拍摄、几经探索后的一幅作品,他三次去北京,多次对天坛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拍摄,但总觉得不满意,这一幅作品从视觉效果来看,在蓝天白云下的天坛显得雄伟稳重,又有宏观舒达的内涵,作品从宏观与微观上注释了东方文化经典巍然而立的感情色彩,让读者感受庄重建筑物的诗意。另一幅是《浦东之光》,他在上海大厦17楼阳台上拍摄,夜色中的东方明珠塔与浦东高楼林立,在七彩灯光的闪烁中,相互媲美,尤显绚丽多姿,而江中的游轮也使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感。
龚心瀚、贾树枚的作品参加过多次摄影展,先后出版《龚心瀚书法摄影作品集》《贾树枚环球行摄影散文集》,这次两位新闻界老领导又将其多年摄影精品奉献给爱好艺术的朋友,让我们在他俩的镜头中感受江山如此多娇,品味山水风光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