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安
前几天收到北京人艺成立70周年的院刊。首页就是院长、导演艺术家任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开辟人艺新时代》祝贺文章。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高高大大的他站在书柜前,灰色的西服,内里一件红色T恤。脸上带着他招牌式的微笑,朴实、谦和。每次见他都是这样。昨晚,半夜醒来,接到朋友微信,“北京人艺院长任鸣逝世:35年70多部戏……”风吹落叶,斯人去矣!只是何其之速!让你不敢相信,不愿接受!62岁,该是艺术多么炉火纯青的年华!
北京人艺,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国家话剧团。70年风雨阳光,曹禺老舍焦菊隐……《雷雨》《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李白》《知己》……那是一个怎样群星璀璨的艺术星空,一片怎样文化深厚的艺术土壤!在我心目中,北京人艺的院长,不是一般的艺术表演团体的院团长、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而是一家老店的掌柜,就是《茶馆》里的王利发,不但要把这杯飘香的茉莉花茶泡好,而且要招待口味随着时代变化的八方来客。作为一个掌柜人,任鸣尽心尽职,守住了北京人艺这样一块金字招牌,一块有自己文化底蕴的老招牌。北京人艺一是它厚重的民族化的现实主义戏剧传统,二是浓得化不开的“京味”。在北京人艺他导的第一部戏是吕齐主演的《回归》,接下来便是林连昆主演的《北京大爷》,日后的《金鱼池》《北街南院》《全家福》《玩家》 ……他赓续了北京人艺艺术衣钵,俗话说,创业难,守成更难。在这样一个年代,恪守传统,传递下去,征服观众,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
任鸣不是那种才华横溢、个性飞扬跋扈的艺术家,他内敛厚重沉着,更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工兵,挖坑道,掘掩体,排雷抢险,以他的忠实,守住了北京人艺那块牌子!诚如他自己说的,我不希望走捷径,就愿意简单、本分、老实地走。18岁梦想启航,42年执着坚守,98部舞台作品,甚至不惜高中毕业休学,以3年的等待,等到中戏导演系的招生轮回。在这老实本分的背后,是他对艺术始终不渝的爱的初心。
任鸣守正,但不保守。在恪守艺术传统的同时,不拒绝时代的八面来风。在艺术上他包容和开放,先后导演了《我爱桃花》《第一次亲密接触》《燃烧的梵高》等一些现代意味很强的,散发出时代青春气息的作品。他以《知己》为起点,在《我们的荆轲》《司马迁》中探索历史剧新的可能空间。《玩家》他追求新京味的开放性和现代性。经典剧目《日出》《玩偶之家》《榆树下的欲望》也不断亮以崭新的舞台呈现,激发起观众的激情。
在北京人艺和戏剧艺术遭遇时代审美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时刻,在曹禺、刘锦云、张和平之后,他成了北京人艺第四任院长。朋友说,他是一个看见蚂蚁都会绕道的好人。院团长一要吃苦肯干,二要有视野开阔,三要有亲和力。任鸣以他勤恳、奉献和友善的亲和力,感染了北京人艺的老老少少上下几代艺术家,赢得了他们器重和尊重,撑起了北京人艺这家70年老店的门面。前两天北京人艺70周年庆典,他支撑病体,写文章,接受采访,参加学术座谈、院庆直播。作为一个北京人艺的掌柜人,在北京人艺70华诞庆生以后,怀着对北京人艺愿景美好憧憬,离开了他掌柜的这家老店。以生命践行了自己“我热爱人艺,并且会用自己的一生去热爱它,捍卫它”的就职发言。
而我,总是记得他脸上挂着的谦和朴实的笑容……